李慕凡若有所思,演員對於角色的理解,很多時候和導演是有出入的,這時候演員一般會聽從導演的意見。

但李慕凡卻會下意識的思考誰的理解更加準確,或者誰的理解更加合適。

思考片刻後,李慕凡認同了高島的意見。

因為他自己已經看到了前期的劇本,同時還瀏覽了徐長卿這個角色的大概經歷,所以下意識會從全域性分析角色。

可是一旦進入徐長卿的前期戲份,就會有些不對勁,因為徐長卿也是經歷了從初出茅廬到逐漸成長這個過程的。

同時,李慕凡也想到了整個片頭片尾的設計,發現難度居然出乎預料的高。

因為把這個之前忽略的點加上後,李慕凡發現自己必須同時試驗前中後期的徐長卿,這個轉變是很麻煩複雜的。

畢竟現在是直接把片頭片尾拍出來,而不是邊播邊拍的時候,一集一集有一個緩慢過度。

這也是一般的劇組選擇邊播邊拍後,會在後邊網路版進行精修剪輯,再製作片頭片尾的原因。

如果是在其他劇組,李慕凡會認為導演這麼做要麼就是亂來,要麼就是後邊的製片人投資方插手。

可是《仙劍》從劇本到劇組,全都是蘇寒工作室的,也就是說,這是蘇寒這個老闆的主意。

聯想到蘇寒連分鏡頭都能提前畫好,腦海中必然已經有了大概的畫面,這讓李慕凡深吸一口氣,決定挑戰一番。

同時也暗自感嘆,每一次遇見天才,總是會覺得自慚形穢,唯有更加努力!

“我知道了導演,繼續。”

“好,再來,準備……開始!”

雖然高島很想要在一天內解決片頭和片尾,因為已經有著蘇寒的分鏡頭打底,但實際上行動起來還是十分的困難。

因為幾位演員現在都還沒有演過任何一個鏡頭,只能憑藉著對劇本的理解強行入戲,這對於演員來時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時候高島才反應過來一件事,剛才還覺得蘇寒有進步,但還是有不少缺陷,可是現在和李慕凡一對比,細思恐極啊!

同樣沒有拍過任何鏡頭,但蘇寒剛才幾段景天的鏡頭,卻和親眼見過成品一樣,只是自身演技上還有瑕疵,都是些小問題。

這或許是因為劇本本就是蘇寒寫的,所以理解更深入?

而且蘇寒想象力很豐富,分鏡頭都能憑空想出來,所以片頭片尾這些鏡頭,其實早就在蘇寒腦子裡過了一遍?

蘇寒在遠處觀摩學習,他壓根沒想到李慕凡和高島遇到的難題,因為他確實是看過原片成品。

別說景天徐長卿這些主角的成長以及前後的變化了,他甚至還知道之後徐長卿會黑化,知道景天將來會有個徒孫,喜歡上了那一代的女媧後人。

咳咳,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了。

簡單來說,就像是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永遠無法完全代入讀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因為有些東西作者以為自己寫出來了,實際上沒寫出來,又或者寫出來了,讀者沒有get到。

雙方的情報認知差距很大,所以對於作品的看法也會完全不同。

再說了,有可能作者才寫到兩三百張,實際上心裡已經想到了五百張,大概角色們之後的走向。

讀者卻只能靠猜,而且每天追更新頂多一萬字,兩萬三萬那都是八爪魚大佬才能做得到了。

這也是資訊差。

所以,有的作者老是會有一個疑問,明明自己這個角色很強啊,之後又有一個爽點,為什麼讀者覺得無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