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前期準備(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些劇直接做出了調整,在首播的時候並沒有片頭和片尾的剪輯。
大概的模式是,每一集的開頭,在第一個戲劇性橋段結束後,直接把片頭曲作為BGM播放,配合畫面。
在一集即將結束後,片尾曲又會緩緩響起,伴隨著畫面一起結束。
這一套在島國非常流行,因為島國的電視劇早就使用了邊拍邊播的模式。
不過考慮到觀眾習慣的緣故,在第二輪播放的時候,製作方往往會再製作一般片頭和片尾的剪輯,同時也會順便對劇情剪輯進行一定的修改。
這也是因為邊拍邊播導致拍攝的時候難免會趕進度,有些缺漏會導致最終結果不夠完美。
如果早個十幾年,或許可以和島國一樣,首播之後再賣一波精修剪輯加上片頭片尾的DVD。
可惜現在實體專輯都已經成為小眾的網路時代,各個平臺所能做的就只有劇集收費,又或者高畫質晰度高幀率額外付費。
和電視臺不同,網路平臺畫質更高,伺服器壓力等成本也更大,所以收費是難以避免的。
電視臺可以接廣告回本,網路平臺卻比較麻煩,因為在演藝協會的諸多規則中,限制了各大網路流媒體平臺的廣告數量、頻率、以及廣告投放模式。
像那種大大的一個×掛在右上角,實際上真正的×小小個縮在角落裡這種刁鑽的手段,在現在是絕對不允許的。
不僅僅是影片平臺,音樂平臺以及其他各種軟體,都必須遵守。
早在五六年前,那時候網頁廣告和軟體廣告簡直就是在和使用者鬥智鬥勇。
在天工第一個提出「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家的精神與良心」後,身先士卒,直接在自家平臺大刀闊斧,提高了稽核的嚴格程度。
事實證明,雖然短時間內影響了天工的許多業務,特別是自家軟體商店的渠道收入降低。
但體會過天工系統生態中規規矩矩的廣告和清爽的介面後,使用者的需求和期待也開始跟著提高了。
原本笑話天工的各大軟體廠商還沒從野蠻發展中回過神來,就碰上了華夏對網路規範明確要求,不得不跟在天工背後有學有樣。
說回電視劇,蘇寒的情況和其他劇組遇到的略有不同,因為蘇寒腦子裡是有完整清晰的一版片頭和片尾的。
也就是說,蘇寒完全可以事先把片頭和片尾先拍一遍,剪輯之後配合片頭曲和片尾曲,作為每一集的標配。
這種操作不是個例,但往往發生在以前的電視劇,邊拍邊播的模式下這麼做吃力不討好。
但對蘇寒來說卻是問題不大。
在已經有成品在腦子裡的時候,他完全可以直接按部就班,而不用像正常邏輯那樣,因為根本還沒開始拍,以至於對片頭片尾的剪輯無從下手,不知道鏡頭改怎麼選,怎麼拍。
雖然如此,但再加上片頭曲片尾曲的製作、海報的製作、片頭片尾的大概分鏡頭手繪板,甚至還有演員服飾的手繪板……
這些全都是蘇寒作為劇本原作者、編劇,以及工作室老闆需要解決的。
一時之間,蘇寒發現自己居然比拍攝《唐探》的時候還要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