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寒暫時還不知道蘇璃和蔣靜姝的想法,畢竟《仙劍》劇組一切都還沒開始

雖然蘇寒他自己說著近水樓臺先得月,但也仍舊專注於《唐探》的拍攝,還沒來得及和林霽等人商量要不要出演《仙劍》這件事。

對此姜綠蘿頗有微詞,因為原計劃《仙劍》劇組現在也可以開始搭起來了,同樣是常見的邊拍邊播。

否則等到《唐探》拍攝完畢再開始,蘇寒就相當於兩個多月人間蒸發,毫無訊息,這對於人氣而言可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蘇寒倒是沒什麼自覺,因為對於他而言,自己每天過得很充實,完全沒有划水摸魚的那種閒的反倒不得勁的感覺。

白天拍拍戲,現場和陳寶勝潘一鳴甚至林霽交流交流,晚上基本會和陳寶勝潘一鳴閒聊個把小時,完了洗洗澡,躺在床上覆盤。

一條一條的覆盤白天自己的演技。

之所以說是一條一條,是因為蘇寒基本上每一個鏡頭,平均都要拍十次。

一開始是沒找到感覺,之後是王詩文的要求高,最後達到標準後,也要拍攝略微不同的幾個版本,以便後期剪輯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

就這種速度,陳寶勝和潘一鳴兩位經驗豐富的片場前輩,都覺得已經是效率非常高了。

因為一般的新人,撈錢的不算,認認真真演了三四部劇的那些,拍攝的速度還沒蘇寒這麼快。

而這自然是蘇寒不斷回憶原版,把第二天要拍的劇情提前身臨其境地代入體會感受,所以才能上手這麼快。

換做電視劇的導演,蘇寒的表現有時候甚至可以一條過了,也就王詩文要求太高,十分的摳細節。

不過這也就王詩文自己是導演加製片人,最大的投資人,否則也不敢如此任性這麼打磨。

畢竟這是王詩文的第一部作品。

總的來說,拍攝《唐探》的這段時間,蘇寒都是一邊拍一邊學的,這和之前拍攝迪迦完全不同。

拍攝迪迦的時候高島要求並不高,因為電視劇本就不可能如此細節,電視機螢幕也就那麼大。

再加上邊拍邊播,壓力拉滿,蘇寒每一次都是感覺到「可以了」,而不是說「還能更好」。

但《唐探》就不同了,蘇寒不知道自己的表現是不是比原版更好,但肯定和原版不一樣,畢竟自己不是原版的演員,王詩文也不是原版的導演。

王詩文是自己的作品自己負責,蘇寒是難得的不擔心流量熱度,邊拍邊學有點上頭,兩人都下意識的儘量往好了拍,往好了演。

當然,精益求精不是沒有代價,最明顯讓人頭疼的一點就是時間的消耗。

NG多了自然是要花費不少時間的,蘇寒雖然說比新人要強,但其他的主演都不是新人,包括林霽。

林霽基本上也是平均三四條就能過,王詩文的要求可沒有針對林霽降低。

對此,蘇寒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劇組方面考慮到時間,也想到了辦法,比如讓某人——一直暗中學習的小林夏樹,帶著劇組一部分人去拍攝一些不重要的劇情。

特別是不需要蘇寒出場的那些戲份。

王詩文一開始還有些不放心,最後還是陳寶勝和王詩文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