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肖塵拍戲趕時間。

蘇寒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拍攝,算是明白了不少門門道道,比如他不得不抽時間錄製《悠閒的日常》,多多少少會影響劇組進度。

肖塵的活動比起蘇寒只多不少,這種情況下要保持一天兩集,拍攝速度就得飛快。

第二種可能,那就是《仙塵》預先拍好的篇幅夠長,後期剪了許多集。

存稿夠多,完全不怕爆更。

人家如何蘇寒是管不著的,雖然是競爭對手,但這一次新劇暗鬥,蘇寒頂多也就瞭解一下人家的大概情況。

總不能背地裡下絆子,太下作,贏了也沒什麼意思,沒法證明蘇寒的實力,也會讓蘇寒身邊的人寒心。

可是臨州電視臺的陳銳似乎很著急,蘇寒也知道對方的處境,想了想,視訊會議了幾個電視臺的相關負責人。

購片和排片不是一個部門,但大家都很客氣。

畢竟在商言商,伸手不打笑臉人,和和氣氣總沒錯,哪怕只是表面上。

最後在蘇寒估算了劇組拍攝速度,以及《悠閒的日常》之後的錄製,給出了最終調整建議,並透過了各家電視臺的認可。

在原定計劃每天一集的基礎上,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這三天每天多加一集。

也就是每星期多了三集,七集加上三集,最終一星期播放十集。

這麼做的考慮很明顯,就是想讓觀眾群中佔比最大的學生群體可以儘可能的不錯過迪迦的播出,週末還能享受一下。

不出所料,上蘇寒工作室官博宣佈了新的播放計劃後,學生黨狂喜,有種被重視照顧的感覺。

上班族自然沒什麼意見,每星期能多看三集,對他們能有什麼影響呢?

反正來不及看的還能在網路平臺補番,每星期多出的三集內容是實打實的。

隨著之後幾集的播出,觀眾們又有了新的發現。

好像每一集都會有幾個眼熟的面孔!

迪迦的劇情相當於單元劇,一個個故事組成了整部電視劇的劇情,其中的想法核心,對某些問題提出的思考,貫穿始終,將一個個劇情串聯起來。

這也方便了老戲骨的客串,有時間的就來客串一集,等到下一集又是一個新的故事,不會出現老戲骨不得不連續拍攝幾天這種情況。

畢竟人家都是看在趙儀琛的面子上過來玩的。

雖然蘇寒作為晚輩,報銷了人家島國旅行的機票和酒店住宿。

但這些錢和人情、和正兒八經請演員的片酬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

所以蘇寒都會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儘量快的結束老戲骨前輩們的戲份。

最終效果很不錯,觀眾們漸漸開始了每天一次的尋找老戲骨環節,看看新的一集迪迦又出現了哪些熟悉的演員。

而在粉絲和觀眾們自得其樂,樂在其中的時候,蘇寒早就已經帶著高島這幾個劇組成員飛到了島國,趕緊繼續之後的拍攝。

耽擱了幾天,每天都得消耗一集拍好的迪迦,這感覺就和死亡倒計時一樣。

蘇寒想著第一部電視劇作品要盡善盡美,高島也不想自己的出道第一作出問題,所以兩人都是雷厲風行的繼續投入工作中。

然而,在蘇寒這裡一切有條不紊進行的時候,有些人終於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