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導演的想法,蘇寒並不清楚,此人向來沒直覺,反倒是興致勃勃地思考著西紅柿雞蛋打滷麵該怎麼做。

腦子裡菜譜太多,倒是有點選擇困難了,乾脆莽一波,還是使用自己最熟悉的配方算了。

家常菜嘛,要的就是隨意,是臨場發揮,如果有什麼想法,也可以改改菜譜。

這東西沒有什麼地道不地道可言,大家最喜歡的可能都是家裡的味道。

電磁爐燒著水,蘇寒從另一口大缸裡翻了翻,選了一大把鹼水面。

鹼水面比起超市裡賣的普通掛麵要筋道得多,不會三兩下就變成爛糊糊。

那就變成阿三菜譜了。

蘇寒用筷子扎著番茄,一個個放進土灶後邊,用火烤了烤。

加熱是為了去皮,一般方案是用開水泡一泡,但蘇寒為了省時間,選擇直接用火燎。

剝皮切成塊,敲了幾個雞蛋打散,蘇寒又稍微往裡頭倒了點白醋。

白醋這東西其實一加熱就揮發,但這樣恰好會讓雞蛋變得更嫩。

雖然過湯之後嫩不嫩的多半也嘗不出來,但蘇寒這屬於習慣了,手太快。

鍋熱下油,用勺子在一旁滑一滑,免得粘鍋。

原主人家的勺子弧度比較大,屬於湯勺,炒菜其實不太好用。

但做飯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偷懶……咳咳,是節省廚具的使用,節省洗碗的時間。

過會勺子還能盛湯盛面,多方便啊。

老鄉自家種的番茄,新鮮,汁水還多,切塊的時候蘇寒就發現了這點。

所以雖然廚房沒有番茄醬,但蘇寒倒也不放心番茄的味道不夠濃郁。

雞蛋熱油下過,迅速滑散,半生不熟盛出備用。

不用洗鍋,再加點油,放蔥花熗鍋,這香味瞬間就上來了。

將切小塊的番茄倒入鍋中,稍微加點鹽,可以更快出汁。

實際上剝皮對炒出汁水也很有幫助。

以前蘇寒在超市買的番茄,味道淡也就罷了,番茄皮跟塑膠似的,喉嚨颳得難受。

據說這樣的番茄品種適合運輸,但口味也就有所犧牲。

所以那些農村裡拉來賣的番茄,裡邊或許有味道不錯的。

總之,這一來二去的,幾次下來,蘇寒也就習慣了把番茄剝皮再炒。

蘇寒用勺子時不時敲一敲,鍋裡的番茄塊漸漸煮爛出汁,變得粘稠,再加點鹽和醬油,炒出香味後,加入準備好的雞蛋。

自家種的番茄果然沒讓人失望,根本不用澱粉水勾芡,湯汁就已經足夠粘稠。

蘇寒用勺子嚐了嚐味,酸味和鹹味都很合適,由於是打滷麵,滷子自然要味道重一點。

他用水洗了洗勺子,最後往勺子裡略微加了點糖,放進鍋裡一炒,淋一點香油,直接出鍋。

雖然都說南方人喜歡吃甜的,但蘇寒覺得這就和教單身狗說,女人都喜歡怎麼怎麼樣一個道理。

要知道,每個女人都是不一樣的。

各個地方的南方人也有不同的口味。

至少對於蘇寒而言,加糖的度,把握在不能嚐出甜味,主要為了中和一下酸味,使得酸味更加柔和。

蘇寒動作很快,十分利索,西紅柿雞蛋滷子剛剛做好,電磁爐的水也才沸騰半分鐘。

加入鹼水面,煮熟後過了一下涼水,用一大盆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