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他已經熱淚盈眶……

這跟他多年來的期望不一樣,他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很快,他就擦乾眼淚,轉過頭來,朝著師生們大聲說道。

“各位,請容我說兩句話。”

周圍的同學和老教授們把目光對準了他。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大聲說道。

“我是海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少校,面對敵人,面對戰爭,我們從來都沒怕過,大丈夫報國,唯死矣!”

“我只希望我們的犧牲有價值,有意義。”

“大家都明白,現代的戰爭,就是科技的較量。”

“如果還沒有見著敵人,就不明不白的死去,我們會很憋屈,我們會死不瞑目。”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在這裡我懇請諸位儘量修復好這兩艘鉅艦,讓它們儘快編入我們的艦隊。”

“我們實在太需要這些鉅艦!”

“拜託大家了!”

說完後,海軍少校立正敬禮。

大家都站立在那裡,久久默默無言……

回望歷史的車轍,海殤則國衰,海強則國興。

樺夏民族百年曆史屈辱,皆來自海上。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

甲午戰爭帶來的亡國滅種之危終於讓人們睜開了雙眼,實實在在掂量出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的分量。

作為一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的海洋大國,海軍的強大與否,關係著國家的昌盛。

姜餘回首望著停泊在不遠處的兩艘航母,感嘆一聲,然後輕聲問道。

“老楊啊!咱們的海軍是不是太丟人了?”

楊校長面無表情的說道。

“之前的屈辱實在太多了,多得讓人數不清了,我早把它們忘掉了。”

“但近20年的屈辱,我卻沒有忘記。”

楊校長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的說到。

“1974年西沙海戰,我們的南海艦隊6艘艦艇排水量加起來比不過南越一艘旗艦的排水量。”

……

“1985年,為了攔截標準排水量23750噸的蘇聯海軍伏龍芝核動力巡洋艦,我們只能派出標準排水量只有3250噸的“重慶”艦盯著。”

“1988年,我們好不容易贏得了南沙保衛戰,但戰士們只能站在巴掌大的礁石上,踩著海水站崗。”

……

“1993年,北美派出軍艦和直升機,強行將我國貨船“銀河號”逼停,登船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