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姜餘從臺島、棒子國收購過來的半導體產業中,有一小部分也是半導體材料生產商。

比如,LG的電子化學部,三星的兩座八寸晶圓廠,臺積電的全部八寸晶圓廠和十二寸晶圓廠等等。

現在西方所謂的高精尖半導體產業最上游部分,基本上都被樺國所掌控。

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中最需要的稀土元素,全球80%以上的種類和產能都被東方礦業牢牢的控制。

雖說上游產業鏈都不怎麼賺錢,但這都是產業中的核心,萬一某個環節被掐斷了,就容易導致半導體經濟的癱瘓。

曾經的半導體霸主—島國,就是因為掌握了半導體上游產業鏈,之後才在中下游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不是因為屈服北美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力量,島國的半導體產業說不定早已形成了絕對壟斷。

樺國如今的半導體產業狀態,跟島國70年代很類似,而且更加齊全,更加強大。

但北美撒克遜匪幫,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樺國。

半導體上游產業,並非樺國獨有,只要不壟斷有競爭,對他們來說就是好事。

因為決定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興衰,其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中游的晶片和半導體設計和製造。

那些EDA公司、架構公司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程度不比光刻機低,它們在最上游主導著全球晶片的命門。

這對英語系國家來說,是得天獨厚的,幾乎不可能被趕超。

就算是如日中天的島國也是如此。

幸好,姜餘有人工智慧;也幸好,樺國從80年代就開始了自主研發EDA軟體。

在這兩年中,樺國半導體中游產業鏈發展中,沒有受到EDA的掣肘,反而更加壯大了EDA軟體。

姜餘也曾經找到一些晶片的設計圖紙交給人工智慧,希望能夠從中得到不一樣的設計架構。

但很遺憾的就是,西方的主要幾種設計架構幾乎就代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設計架構。

這些設計架構被專利堵死了。

第一晶片集團如果想設計和生產晶片,就必須繳納相關的專利費用,這對樺國來說就是一個致命的枷鎖。

哪一天他們不高興了,就會終止專利授權,樺國的晶片產業就會陷入停滯。

可以這麼說,東、西雙方現在都握有致命的殺手鐧,誰輸誰贏,真不好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