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香格里拉大酒店。

姜餘衝完涼,吃了一頓豐盛的中飯後,躺著軟綿綿的沙發上開始思考將來的發展道路……

這一次金融危機中,姜餘雖然搭上順風車大賺特賺,但造成的破壞也是極其嚴重,不可估量的。

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在賭桌上,樺國人以後面對的將不再是那些毫不起眼的“鄉巴佬們”……

……

亞洲金融危機對樺國人來說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相對危險的一次賭博。

首先,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撒克遜匪幫和猶太人的割韭菜行為,只為充實他們自己的荷包。

他們壓根就沒有考慮過亞洲人民的生存和發展,因為這些相對白人的經濟體來說,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另外一方面,他們也想透過這次的金融危機,拖住島國的經濟發展速度。

縱觀金融危機始末,島國人其實也是暗中的參與者。

島國人一方面希望能夠扭轉東南亞經濟的畸形發展,繼續向著正常工業化方向推進。

自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島國就把高耗能和重汙染的工業向東南亞和樺國內地遷移。

雖然這些產業比較低端,但也是島國工業基礎的一部分,只不過把這些費時費力又不賺錢的產業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而已。

為了發展這些產業,島國人費盡心思給東亞和東南亞各個國家分出去一部分產業,並且用龐大的低息貸款助力發展。

島國人希望這些國家能夠合理的分工並努力做好這些份內的工作,做一個合格的“打工者”。

前期還很不錯,但到後期,經濟的發展過於偏重房地產和金融之類的投機業務。

這些都與島國人的設想背道而馳,所以他們才會縱容,甚至配合華爾街,釀成如今的亞洲金融風暴。

另外一方面,島國人也希望金融危機能夠拖住四小龍發展的速度,間接影響到樺國的發展潛力。

其用心極其歹毒!

但他們都萬萬沒想到,姜餘的橫空出世,讓金融危機席捲了整個亞洲。

這完全破壞了島國人精心設定好的佈局。

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經濟受到的破壞,完全超乎了島國人之前的預想。

樺國在這次風暴中,幾乎沒有受到衝擊,反而得到了巨大好處。

臺島、棒子國的家電和半導體產業,大部分都遷移到了樺國……

東南亞紡織等輕工產業也被樺國人接收和吞噬……

本身輕工實力就不弱的樺國,經過這次危機風暴後更是如虎添翼。

這不僅打亂了島國人的精心部署,更是讓島國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反噬……

為了彌補過錯,島國準備利用各種陰謀手段,阻撓樺國人的快速崛起。

他們首先編造了“樺國威脅論”,希望引起撒克遜匪幫的警惕。

最好希望他們也能夠下場幫忙,群毆樺國人。

撒克遜匪幫卻沒有這樣覺悟,他們認為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樺國和島國的產業高度重合,商品同質化嚴重,這對西方白人來說是一個契機。

龍狗相爭,必有一傷,甚至是兩敗俱傷。

這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結局!

無奈之下的島國人便又想起了南海爭端。

島國人準備挑撥菲律賓人、南越人等的民族情緒,跟樺國人在南海問題上起爭端。

而他們卻呆在一邊,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坐收漁翁之利。

島國人的建議對這兩國政府來說,確實是轉移國內矛盾的一個非常實用的手段。

既然苗頭已現,姜餘不可能坐視不理,他必須要把這個星星之火,從源頭上掐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