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問天等人收到姜餘的資訊後,即刻開始了兩手準備。

他們重新開了個賬戶,把剩下的資金全部匯入進去,並且申請了五倍槓桿,隨時準備做多。

至於那個做空的賬戶,也隨時準備平掉,避免更大的損失。

全球農業領域只要有一絲風吹草動,農作物期貨市場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非有足夠的保證金,一般人很難在這裡混。

印度在這幾個月的糧食戰爭中損失巨大。

他們是農業出口國,糧食漲價對他們自然要好處。

可也正因為是糧食漲價太多,他們的糧食反而賣不出去了。

東南亞普遍都不缺糧食,非洲和獨聯體國家又因為外匯缺乏,沒能力購買。

供給國內,價錢又太低了,明顯不划算。

這麼猶豫了一個多月,一場大雨過後,糧食變質了,甚至是腐爛了。

最後,只有賤價賣給飼料廠…

他們鬱悶的想哭啊,不僅外匯沒賺到,甚至還虧本。

國內底層的低種姓百姓沒錢買高價進口糧食,只能眼巴巴的一個個餓死……

一個糧食出口大國,正面臨著全國大範圍的饑荒……

可笑的是,他們還在對樺國所謂的饑荒指手畫腳,恬不知恥的吹噓自己國家糧食出口戰略。

他們對底層百姓的饑荒視而不見。

因為那些人都是賤民,沒人權,沒生存權。

不僅僅是他們如此,東南亞的其它主要產糧國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但阿三們剛剛爆發的饑荒,卻又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島國糧食儲備技術還是可以的。

當價格剛上漲時,他們就買了上百萬噸放在倉庫裡,壓根就不愁饑荒。

現在的亞洲唯一急需大米供應的就是北高麗。

但那國家窮啊!

買不起啊!

所以東南亞國家的大米糧油情願透過走私渠道平價賣給樺國。

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的,阿三就是前車之鑑。

上一秒還想大把掙外匯的阿三,下一秒就開始聞名於世。

他們陷入饑荒的意外事件,給國際糧商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新聞素材。

許多記者開始對此大寫特寫!

印度阿三們的悲慘境遇,得到了眾多國際糧商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