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需要大量的生鐵,或者是生產不鏽鋼所需要的材料,如鉻,鎳,錳,碳,鈷等。

那時候,生產資料是供大於求的,許多廠家的倉庫裡堆積了許多原材料。

此時收購,價錢便宜的要死。

比自家鍊鐵,提純來的更實在些。

有些工廠的出價甚至低於市場價的一半。

華城冶煉廠專注於冶煉不鏽鋼就可以了,不用廢寢忘食的挖礦、熔鍊鋼鐵等辛苦又繁瑣的步驟。

除了滿足兄弟單位的需求,羅紹軍把多餘的產品向市場出售。

不鏽鋼的附加值可不是一般的鋼鐵可以比擬的。

一來一回,華城冶煉廠的內部資金漸漸的豐盈起來。

羅紹軍開始把目光投向那些資金已經匱乏,或已經倒閉了的中小型鋼鐵國企。

他以外資名義和當地政府談判,達成了分期付款收購協議。

(姜餘的收購確實是用外資)

價錢很便宜,甚至不到原資產的十分之一。

三個月的時間,他在全國收購了大概20多家這樣的企業。

沒有了國企條條框框的束縛,羅紹軍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他開始大量裁減不必要的文職和行政人員,以及好吃懶做的關係戶等。

鋼鐵生產單位成本明顯下降許多,相比其他鋼企實在便宜很多。

效果也是非常好,每個月產生的銷售利潤,完全抵得上每月所需償還的收購款。

而此時的華城冶煉廠,已經從一個不入流鄉鎮企業,成長為樺國大型冶煉企業之一。

除了不鏽鋼外,它還生產鋁合金、鋅合金、黃銅等等。

也就在此時,國內大規模基建開始了。

華城冶煉集團在陳松的幫扶下,迅速佔領了大部分的高階建材市場,資金進一步充實。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羅紹軍又開始從國內外購置或者引進全新的冶煉裝置。

姜餘改革軍工企時,羅紹軍又趁機把所有相關類的企業和研究所吞併了。

至此,華城冶煉集團有了新的生產配方和科研隊伍。

姜餘旗下的玄武研究院成立後,華城冶煉集團的各種高階特種合金鋼出現了。

當東方礦業崛起後,華城冶煉集團開始向更高階稀土合金材料領域進軍……

經過將近大半年的飛速發展,華城冶煉集團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特種鋼材供應方。

樺國第一機械集團、東風汽車、寶馬汽車、鳳凰航空,以及坦克、導彈等軍工企業都是他的客戶。

截止到上個禮拜,華城冶煉集團表面上的全球專利已經達到8532個,月營銷額達到了40億人民幣。

這家集團的客戶,已經不再侷限於國內,他們已經開始面向全球佈局。

而這一切,羅紹軍功不可沒。

他敏銳的市場嗅覺,配合他的雄心壯志成就了華城冶煉集團。

這還僅僅是一個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的公司。

姜餘確實沒有想到,自己旗下居然還有一家如此牛逼的冶煉集團。

這是一家真正有技術含量的高科技基礎工業集團。

陳松把原本就屬於羅紹軍職位還回去了。

而姜餘又應該拿出什麼樣的獎勵才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