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準備試飛(第3/4頁)
章節報錯
“鵬”採用上下兩層客艙佈局模式,每層可以容納200至300人。
扁平式的機身讓它的單座面積比直接競爭機型大三分之一左右。
通道也更加寬大,每個座椅擁有寬闊的空間讓乘客能伸展腿部。
維克托·科瓦爾斯基一邊走,一邊繼續介紹這架飛機的基本效能。
它的機身是那種扁平流線設計,長度66.8米,高度有8.5米,寬度達到了12.5米。
整個機身的面積就達到了825平方米,加上它的大三角翼面積,飛行的迎風面積達到驚人的2100平方米。
這已經相當於安—225機翼面積的兩倍。
兩個風神一號矩形渦扇發動機,緊貼機身尾部和機翼下方。
而扁平的進氣口橫向均勻分散在機翼後下方。
扁平矩型的進風口與機翼完美結合。
整體佈局有點類似於圖—160,但又有些不同,
“鵬”的發動機是緊貼著機身,看上去比常見的渦扇發動機足足短了一倍。
它的進氣口與發動機之間有一個S型的中空管相連線。
飛機的機翼採用後三角翼+前鴨翼式佈局。
飛機尾部是兩個巨大的V型垂尾。
它吸收了部分戰鬥機的空氣學原理。
姜餘姜餘姜餘姜餘姜餘姜餘姜餘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維克托·科瓦爾斯基姜餘姜餘姜餘姜餘
新的朱雀系列運輸機比安225的總功率要高上55%,而它的空重卻還要低上15噸。
最吸引人的,也是最具創新的設計是尾部的內建式向量渦扇發動機和其兩側隱藏式進風口。
這樣的設計不僅讓這個巨無霸飛機更美觀,更科幻,而且對飛機短距離加速,縮短助跑距離有相當大的幫助。
這一次的空載起飛的助跑距離不超過1000米。
就算是滿載起飛助跑的距離,應該也能控制在1200米範圍左右。
這飛機在全世界的大中型機場起降是沒什麼太大問題的。
這一次試飛,不僅僅姜餘非常關注,華俄兩國的軍方也派出強大陣容過來觀摩。
代表華夏軍方的王老,也是親自趕了過來。
除了觀摩這幾天的飛機試飛之外,還要參加一個星期後,這兩個飛機制造公司的開張儀式。
他的隨從除了一批將領和總裝部的幾個司長之外,還帶上了自己的小孫女作為私人生活秘書。
第一天的起降和試飛,就那麼平淡無奇的過去了。
這二天是滿負荷運載試飛,需要測試十個小時以上,飛行里程超過1萬公里。
之所以如此跳躍式的測試,主要是老毛子們實在等不及了,他們覺得這太小心翼翼了,完全沒必要。
姜餘問過兩方的工程師後,也只好無奈的點點頭同意了。
因為這些工程師居然比老毛子們更有信心,完成此次試飛任務。
果然不出所料,飛機起飛順利得一塌糊塗,沒有任何異常的表現,等到飛機降落可能都要到晚上了。
大家開始提前進入慶功階段。
按照工程師們的說法,試飛成功已成定局,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除非,飛機上那幾個試飛員一一起作死,硬要往地上砸。
這飛機已經裝載了GPS導航系統,自動架駛系統和強制自行降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