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觀摩測試,他們也想看一看風神發動機最後的效能如何。

設計圖紙上雖有大概的估計。

眼見為實,還是看看再說吧。

另外十多個人就是西飛集團的領導層和總裝部的代表。

姜餘和他們點頭示意後,便自顧自的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他們講的那些航空機械專業術語太高深,壓根就聽不懂。

李世林在這次會議上介紹了此次“艱難”的製造過程,並且對這次的測試極為有信心。

西飛的一個領導也開始站起來講話。

這傢伙說話很官僚,話裡話外透露出一種不信任感。

另外,他對總裝部把這麼重要的研發任務交給一個私企,感覺有些欠妥當。

最後還隱晦的表示,如果這一次失敗了,他們集團可以接下並且繼續這個航發的研究工作。

姜餘聽到這裡,猛地一醒,睜開雙眼。

這還真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很是吃驚。

這個傢伙夠無恥。

想摘桃子呢?

早知道,就不應該來這裡。

姜餘根本不怕他們來摘桃子,就是看著噁心。

國內就是多了這種人,所以才出現了航空工業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情形。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發展突破不了瓶頸,總在原地踏步。

不好好反思自己,現在居然還想把手伸到自己的領域。

去年,姜餘從烏克蘭帶來了這麼多航空方面的資料,難道就沒有好好研究嗎?

蘇聯人難道就天生比樺國聰明嗎?

他們不也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出了令世界震驚的航天航空工業嗎?

姜餘作為發起人,也是風神動力的老闆,必須要站起來說幾句。

“我想請問一下,去年送過來的航空資料,你們究竟研究到哪一步了?”

正興致勃勃講話的西飛領導,見到自己說話被打斷了,很是惱火喝道。

“你是誰?有什麼資格坐在這裡?”

姜餘見他想轉移話題,不慌不忙的說道。

“我是風神動力的老闆,有沒有資格不是你說了算。”

“請回答我,那些前蘇聯的航空資料,你們到底進展到哪一步?”

這位西飛領導,有些面紅耳赤,看了看旁邊的總裝部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