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烏蘭巴托。

姜餘和總經理坐著車,準備去總統府會見蒙古國一代目。

西伯利亞的冬天,簡直不是姜餘這樣的南方人能抵禦住的。

如果不是自己的身體夠紮實,又把自己裹得結結實實,他發誓絕對不會走出房屋一步。

“呼——呼——”,狂風呼嘯,大樹在狂風中搖晃。

一條條樹枝就像一條條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著。

道路兩旁的松樹蒼翠地站在白皚皚的雪地裡,隨著凜冽的西北風,搖晃著身子,發出尖厲刺耳的呼嘯,像是有意在蔑視冬天。

看著窗外稍微有些破落的街道,零零散散的平房和蒙古包。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國家的首都。

蒙古國並沒有國際化大都市,相對好些的烏拉巴託,如果放在樺國,也不過是一個三線城市。

畢竟這個國家除了畜牧業,也就剩下礦業還拿得出手了。

他們沒有較好的經濟體系,所以在大多數城市,蒙古國人的生活條件還是很差的。

在此之前。

姜餘怎麼都沒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

要知道,此時的蒙古國對樺國人很不友好,處處充滿了警惕。

在被蘇俄“統治”時期,蒙古國內的仇樺教育一直沒有停止,樺蘇交惡以後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

蒙古人始終認為樺國“侵佔”了內蒙古,對於樺國很是敵視。

東方礦業在會議後的當天下午打了個電話給蒙古國。

簡單表達了自己這一方開發礦產,以及出資合作的意願。

誰曾想,蒙古國這一方迫不及待的希望東方礦業能夠立刻來烏蘭巴托詳談並簽約。

越快越好!

這說明他們的局勢已經刻不容緩。

今天的蒙古十分貧窮,連基本的糧食都很難得到保證,更不用說其他的生活日常用品。

外面停著的都是六、七十年代蘇聯產的車。

據翻譯說,這裡的車基本上已經報廢了,因為有好幾年都沒有錢購買燃油了。

蒙古國並不是生下來就這麼窮,恰恰相反,在過去一直比樺國富裕多了。

這也是他們看不起樺國人的最主要原因。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蒙古國看問題很現實。

在六、七十年代,樺國人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

而他們的人均gdp,居然有3000美元,小轎車的保有量超過了當時的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