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鯤(第2/2頁)
章節報錯
姜餘看他們還是一副懷疑的樣子,攤開雙手,很無奈的解釋道。
“具體情況,我還真不能說,反正這是秘密,待會兒你們還要簽署保密協議,出去可別亂講。”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軍工出身的,都知道這裡面可能有大隱情,就沒有再打破沙鍋問到底了。
姜餘既然能夠以一己之力組建航空公司,應該跟國家上層有不可告人的關係,還是少知道的好。
……
半個小時後。
大家都粗略的把所有設計圖紙看了一遍,感覺設計方案問題並不大,但那個關鍵的材料卻毫無頭緒。
維克托·科瓦爾斯基再一次問道。
“老闆,你這裡所說的金碳到底存不存在?”
“如果沒有這種材料,這所有設計方案都是不能成立的。”
姜餘把實驗室的檢測資料和報告,拿出一份給他們觀看。
“哦,上帝啊!”
“世上居然還有這樣高強度材料,比鈦合金都還要強上三倍。”
“這實在太可怕了!”
“這東西用來製造潛艇,簡直就是噩夢般存在。”
……
眾人現在都不懷疑這兩款飛機的設計方案了,開始準備制定飛機的製造方案。
“鵬”和“鯤”兩種飛機都是採用同樣的發動機——風神渦扇式發動機。
兩者只要能夠誕生一種,其他的飛機就會源源不斷的被製造出來。
“鯤”設計載客人數,1400~2000人。
最大起飛重量760噸,滿乘客的情況下,貨艙最大載重50噸,空重140.2噸。
它主要是由安—225改進而來,但它的尺寸和載重量,卻遠遠超過安—225。
安—225是目前最大的一款重型運輸機。
因為它誕生的背景比較特殊,所以在載客量,或者載貨量都不是按照最完美比例設計的。
“鯤”作為純民用航空客機,無論是外部尺寸和內部空間都大大超越了安—225。
由於裝備了三具最高功率的風神一號渦扇發動機,功率比起之前的安—225的六具ZMDB Progress D18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高出了55%的推力,這就使它的最大載重多了整整100多噸。
由於“鯤”號引入的多項革新技術,使得飛機儘管空間巨大,但仍可節省了可觀的飛機重量。
與安—225相比,“鯤”號的機身體積增加了整整50%,但空重卻輕了15噸。
它的機身長度91米,翼展80.4米,機身高度20.5米,最大寬度10.2米。
因為機身尾部嵌入了向量渦扇發動機,它的長度比之前安—225多出了七八米。
翼展卻比安—225短了8米,但由於採用的是大三角翼,使整個飛機的翼展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350平米。
尾部機翼採用了大十字設計。
整架飛機,雖然看起來肥胖,但是依靠超強悍的發動機還是可以支撐飛起來的。
更優異的空氣動力效能和更輕的機身重量降低了對放置發動機的要求,並轉化為更低的油耗,更少的廢氣排放和更低的運營成本。
“鯤”號機身高度高出了安—225整整八米,機體寬度也增加了3米。
這就使它內部空間更大,能夠容納的物資種類更齊全,載入的航空燃油量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