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餘想等那邊經濟稍微好一點後,再把自家的長樂燒酒和五星罐頭往那邊發展。

最好就能在那裡搞一些農田,養殖些牲畜,然後讓長樂燒和五星罐頭都在那裡開個分廠。

爭取讓這兩家公司走向國際化。

也能夠讓那邊的烏克蘭人跟自家的產業形成利益共同體。

要知道,烏克蘭可是擁有全世介面積最大的黑土地啊!

如果不摻和一腳,就真對不起路德維希·法耶夫斯的辛勤勞苦。

10月30日,京都機場。

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終於回來了。

跟著他回來的還有12名安東諾夫俄羅斯籍的高階工程師。

在這其中,有三名高階工程師是研究航空發動機與空氣動力學的專家。

按照維克托·科瓦爾斯基的話說,只要有圖紙、有裝置,就可以立刻生產發動機。

而馬達西奇的那幫高工,主要是負責研發,改進航空發動機設計圖紙。

要說生產製造發動機,還真不一定比得過這三個俄羅斯級籍高階工程師。

他們不僅僅曾經在馬達西奇工作過,還去了圖波列夫學習過很長一段時間。

對前蘇聯航空發動機的生產步驟和細節瞭然於胸。

最後是因為政治傾向問題,導致他們被賦閒在家。

安東諾夫設計局勉強接收了這三個工程師。

說的不好聽點,其實是破罐子破摔了。

“你們不要的,我都要!”

維克托·科瓦爾斯基並沒有讓姜餘失望。

3億美元外加2000萬美元的諮詢費和勞務費,拿下了阿維斯馬鈦鎂65%的股權。

萬事俱備,只差東風。

……

楊校長早在幾天前就回來了。

他帶回來的隊伍可是相當龐大的。

足足包了兩架飛機,才勉強帶回來。

除了巴頓焊接研究所的40人團隊外,還有15個馬達西奇的高階工程師。

其餘的人都算是這些人和安東諾夫設計局那些工程師們的家屬,他們都打算移居樺夏。

所有這些人,將匯和安東諾夫設計局總共60多人的工程師團隊一起入駐“樺夏鳳凰航空製造基地”——瓊省海馬縣。

姜餘這段日子也沒閒著,他在海馬縣附近建造了一個大型的金碳生產基地。

這裡有一個鋼鐵廠和火力發電站,可以利用這裡的剩餘的熱力資源持續不斷的加壓生產金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