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曾是世界第三核大國。

其核力量比樺夏、高盧人等還要強,裝備的先進武器更是比樺夏國多許多。

他們擁有上百枚洲際導彈以及1272枚戰略核彈頭和2500枚戰術核彈頭。

在蘇聯剛剛解體的那幾年,烏克蘭人的軍事實力在國際上都排得上號。

其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實力僅次於五常,與德意志人和大河矮人族等處於同一梯隊。

剛剛分家的烏克蘭人,繼承了各種軍用飛機2150多架,6500多輛坦克、7000多輛裝甲車。

其中,包括19架圖160戰略轟炸機、25架圖95戰略轟炸機、115架圖22M系列轟炸機。

很多民族到現在依然缺乏的戰略轟炸機,其中就包括樺夏,而烏克蘭人更是擁有44架。

僅此一項,烏克蘭人就把全世界90%以上的民族遠遠的甩到了後面。

不僅僅如此,在其它先進戰機上面擁有的實力也是不俗。

76架蘇25強擊機、240架米格29殲擊機、66架蘇27殲擊機、288架蘇24戰鬥轟炸機、397架米8直升機、229架米24武裝直升機。

僅僅是方興未艾的第四代戰機,烏克蘭人已經擁了300餘架。

僅僅這些,就足以吊打整個非洲+南美+半個亞洲。

而在那時候,樺夏就連三代戰機都沒有,更不用提四代戰機了。

從整體常規軍事實力來看,烏克蘭人足以跟歐洲的高盧人和德意志人的任何一方PK。

……

可惜,分家之後的烏克蘭就立即進入了“經濟寒冬”。

同時,烏克蘭人在成為大國或者說維持大國地位方面無慾無求。

他們的夢想就是做個優雅的,高貴的紳士,對勾心鬥角,打打殺殺很是鄙視。

這與德意志民族和阿三民族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人家是沒實力,也想強上位。

而他們烏克蘭人寧願自廢武功,等待他人過來施捨、臨幸。

本以為分家後會有更多的人來支援幫助他們成為第二個德意志或者大和島國,結果事與願違。

烏克蘭人的夢想沒有成真。

據瞭解,在1992年的時候,烏克蘭的GDP約為739億美元,而俄羅斯的GDP也才約919億美元。

今年,也就是1994年,根據烏克蘭官方資料統計,他們的GDP就跌落非常厲害,最多在500億美元左右。

也就是說他們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每個月差不多8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600多塊錢。

可能會有些人覺得,至少比樺夏人強。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邊通貨膨脹達到了百分之五百,現在的物價是樺夏的十倍不止。

烏克蘭現在就是朝著資本主義方向大踏步邁進,國內的貧富差距也跟著直線拉昇。

那裡有60%以上的人還處於溫飽線以下,過著飢不擇食的日子。

剩下的30%左右,能夠勉強度日。

不到10%的寡頭掌握著烏克蘭70%以上的經濟命脈。

即使如此,所有西方主流媒體,都對烏克蘭人大肆褒揚,稱他們是資本主義革命的典範。

西方各國的領導人更是在公眾場合中讚揚他們的民主政治,讚美他們的自由貿易。

但現實就是殘酷的,這樣並沒有改變烏克蘭人的處境。

自從分家以後,他們便頂著歐洲最窮國的帽子一直延續下去。

可能會有人提到阿爾巴尼亞人,但人家好歹也是名副其實的戰鬥民族,在歐洲各國的地下世界混的風生水起。

很多歐洲警察面對他們,都是聞風喪膽。

阿爾巴尼亞人不管在哪一方面,比起烏克蘭人那是不知好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