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些知名高能物理或者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教授和學者,從水深火熱當中“拯救”出來。

從蘇聯解體後,這個政策已經實施兩年了,今年是第三次出訪。

全國共有10所院校各出兩人,而這兩人其中之一最好能夠精通俄語。

姜餘很好奇,這可不關他事啊,為毛要喊他回來?

楊校長似乎看出他的疑慮,便解釋道。

“烏克蘭和俄羅斯現在的消費水平很低,正適合我們學校去挖人。”

“那些西方人我們用不起,也不敢用,而且他們也不會來。”

兩害取其輕,肯定是對比自己弱的人下手會更加穩妥。

斯拉夫人和烏克蘭人也是倒了血黴,虎落平陽被犬欺。

“校長大人,那是你們應該操心的事,幹嘛又把我拉上?”

姜餘非常不解。

楊校長表情有點為難,還是說了出來。

“雖然,那裡雖消費便宜,但那也是指美元。”

“咱們這裡就缺這個玩意。”

姜餘微微頷首,笑著說道。

“小意思啦,您說個數。”

楊校長心裡琢磨了一下,伸出一個手指。

“1萬美元?”

“那不是小意思嗎?”

“明天給您拿過來,咋樣?”

姜餘拍著胸脯,信誓旦旦保證道。

楊校長擺擺手,又趕緊解釋道。

“小姜,你誤會了,我說的是10萬美元。”

“這一次我們學校要出去的專家和教授有超過20人,包括你我在內。”

“很多五六十歲的老教授都想出國一趟,領略一下外邊的風景。”

“你應該也知道咱們學校的來歷,不像清華北大那樣隨時可以出國。”

“這一些老輩,一輩子都沒出過國,想出去走走,看一看世界。”

“奈何學校一直不夠寬裕,不能滿足他們這個願望。”

說完這話,楊校長也是頗為無奈。

這時候的外匯管制雖然比80年代稍微好了那麼一丁點,但要拿出10萬美元確實很困難。

“10萬美元而已,這錢我還是拿的出來的,您放心,明天準拿過來。”

“那大概什麼時候出發?我也做好準備啊!”

姜餘依舊沒有把這錢放在眼裡,土豪的本質暴露無遺。

楊校長這時才眉開眼笑,心中懸著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下來了。

……

姜餘從校長那裡得知,古問天的大兒子已經從港島大學轉校過來了,小兒子也在理工附中。

這兩個小子的到來,現在也算是比較新鮮的話題。

畢竟,這個年代從港島過來的學生少之又少,尤其是京都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