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保鮮的最終秘密(第1/3頁)
章節報錯
姜餘回來這段時間非常忙,就是給湯姆·希克斯發電子郵件,也是趁著晚上空閒的時間。
ip地址當然不是顯示他這裡的。
以他如今的水平,完全可以綁架世界全部的電腦,當做他的“肉雞”,然後再代理他們的郵箱發出去。
這些天,姜餘基本都呆在實驗室。
他在觀察這些牛肉能夠保鮮的基本原理。
透過碳14的鑑定,這塊牛肉存在了1100多年,上面的初代細菌基本都不見蹤影,只留有最近幾天產生的細菌。
這就說明,這塊牛肉在出廠之前經過特殊滅菌處理。
然後經過無菌封裝,再放入罐頭裡面。
當然咯,即使沒有微生物,許多食物也會腐敗的,特別是肉類食物。
肉類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中有許多酶類,能夠分解細胞中的各種成分。
細胞活著的時候,這些酶各司其職,受到細胞調節功能的控制,不會“瞎忙活”。
一旦細胞死亡,這些酶在短期內還死不了,還具有自身的功能。
但細胞死亡後,細胞的調控功能沒有了,這些酶就失去控制了,細胞本身都會被這些酶類給分解了。
這就是“細胞自溶”。
也應該算是腐敗吧。
有一些辦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如鹽漬,就是用高鹽分使酶失活,從而避免細胞“自溶”。
像鹹魚、鹹肉就是如此。
據說,我們華夏的一個少數民族把豬肉全部塞滿鹽,放在一個陰涼通風的儲物區,就可以保持上百年不腐爛。
還有脫水,如做成肉乾,也可以使酶失活。
草原上的民族基本都會這種技能,尤其是在古代。
水分含量高的蔬菜類也容易發生“自溶”。
不過相對來說,植物類食物的儲存相對容易一些。
特別是水分含量低的種子類食物,如小麥、水稻、豆類等。
但是這塊牛肉卻比較特殊。
它沒有使用高濃度的鹽,也沒有脫水處理。
姜餘透過高倍電子顯微鏡能夠發現那些特殊的酶類,並沒有完全失去功能。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觀察。
他發現這些特殊的酶類正在還緩慢的一點點開始復甦。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