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金髮碧眼的小娘們,毫不客氣的把錢拿到手上,回頭還向他狠狠的拋了個媚眼。

姜餘哪還有心思想其它的事情,他的心正在滴血。

20美元啊?

相當於220塊錢的人民幣了。

在他們老家,這是真正的兌換價。

這相當於普通工人將近1個月的工資。

萬惡的資本主義啊!

要不是為了裝逼,他何苦要這樣?

沒辦法,為了自己的小命,也為將要得到的大筆財富,豁出去了。

趁著這次出國的機會,姜餘準備做一次“垃圾清理工”。

他原先打算從WINDOWS95作業系統找漏洞賺獎勵金,但後來發現獎金並不多。

姜餘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找到更多的漏洞,積少成多嘛。

最多的一筆有1萬美元,對他來說也算是很多了,但等到那筆錢匯過來又不知道猴年馬月了。

而且他敢肯定,這錢最後還剩下一半就很不錯了。

北美的稅,那是真要人命的。

姜餘現在改變主意了,準備打算黑入國外那些銀行的金融系統,弄點錢。

之所以要來北美,主要是考慮到網速,國內和港島的網速實在太慢了,延遲卡頓的厲害。

北美的計算機普及率非常高,大概能達到30%的普及率,網速也非常快。

這些對他進行下一個計劃非常重要。

現在金融系統網路的防火牆對他來說簡直就是不設防。

準確的來說,是在人工智慧菲菲的指引下,他可以無聲無息的快速攻破防火牆。

找到那些年久的殭屍賬號,把那些錢取出來。

這些殭屍賬號大多數是沒有人認領的賬號。

有些是因為黑幫為了洗錢留下的賬戶,或者是某些貪官儲存在裡面的黑錢。

而這些黑幫或者貪官因為某些原因,很長時間沒有動過這是賬號,裡面的錢到期後自然而然的就便宜了銀行。

80年代以來,一些猶大組織要求瑞士銀行公佈**集中營受害者可能在瑞士境內的開戶情況,並歸還他們的存款。

但瑞士銀行協會發言人表示,目前發現的這些“殭屍”賬戶與**集中營受害者無關。

但這話,有誰信呢?

姜餘可不管這些賬戶是誰的,反正不能便宜給銀行。

關上房門,開啟電腦。

姜餘開始準備抓殭屍。

並不是所有的銀行都接入了外網,所以他首先要查的是那些有網路銀行,或者分佈範圍廣的銀行。

他開始查閱瑞士的銀行,那邊銀行眾多,又屬於中立國,客戶的安全和隱私保護做的最好。

所以很多人把錢存到裡面的居多。

透過因特網,他能夠找到這些金融網點的IP地址。

銀行的外網和內網是分開的,但這難不倒他。

他透過外網找到了剛剛辦理儲蓄卡的洛杉磯網點IP地址。

然後,在人工智慧的引導下進入了交換機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