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使用者需要的冷量越來越高,另外由於節能的要求使得“超級CO2製冷壓縮機”具有越來越廣闊的市場。

1994年起,歐洲大陸掀起了一股環保運動高潮。

BWM、賓士、瑞典沃爾沃、德國大眾、Danfoss、Valeo等歐洲著名公司發起了名為“RACE”的聯合專案。

他們聯合歐洲著名高校、汽車空調製造商等研製CO2汽車空調系統。

但那時候的CO2製冷壓縮機能效比很低,一般只能0.9至1.4。

而姜餘拿出的設計圖紙,是地球2040年以後的未來黑科技。

能效比居然超過8.2,是還未面試的CO2製冷壓縮機的6倍~8倍,是弗利昂壓縮機的三倍多。

裝配冷媒壓縮機的製冷系統全球市場需求,每年平均在1500億~2000億美元左右。

未來隨著華夏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市場容量將越來越大,前景可期。

姜餘現在得到這份圖紙,當務之急就是快速申請國際專利。

因為這個東西很容易仿製,儘管現在還沒有製造,但是萬一被西方廠商卡住其中一個關鍵點。

就很容易破壞他現在的市場戰略佈局。

把歐美日廠商的研製進城打亂,甚至是利用專利壁壘,堵死他們的研發道路。

他算了一下,這個二氧化碳壓縮機能夠申請下來的專利,包括向前延伸的技術專利總共有28項。

如果再加上外觀等專利,總共至少有35項。

做一個專利流氓,姜餘自信還是能夠做到的。

歐洲已經在今年初開始了研製,儘管還沒有成功,但是專利申請的排他性,讓他很擔心會被針對。

所以他必須趕時間,加快壓縮機的專利申請。

姜餘專門到了華夏智慧財產權局諮詢了專利的申請事宜。

工作人員回答他,如果要申請國際專利,那必須要去一趟港島。

華夏要在明年底,才開設國際專利申請渠道。

為了儘快去港島,姜餘申請了一個赴港商務簽證。

在飛機上,姜餘有些無聊,便和菲菲嘮嗑起來。

“菲菲,我一直有些疑問,你能不能回答我?”

“尊敬的老闆,您請問。”

“你之前所在的指揮艙,不是有一個核電池和計算機嗎,為什麼我沒看見?”

“老闆,核電池和計算機都不大,主要是為了應急用,所以都安裝在了指揮官座椅底下。”

“我也是在危機發生後,自發啟動了緊急預案,被臨時安置在了那臺光子計算機裡面。”

“至於您說的核電池,那是微型可控核聚變電池,也只是預防備用的應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