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最強太陽能(第3/4頁)
章節報錯
姜餘另外一個專案就是太陽能。
他這個太陽能專案,可不同市面上其他的太陽能科技。
準確的來說,他現在準備使用的太陽能面板,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晶矽,也不是吹得很玄乎的鈣鐵礦電池。
太陽能面板是指利用半導體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發生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器件,是諸多太陽能利用方式中最直接的一種。
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電池分為非晶矽和晶體矽類。
晶體矽類太陽能電池,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等。
其中晶體矽又可以分為多晶矽和單晶矽。
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15%左右,最理想的達到了驚人的24%。
這是所有種類的太陽能電池中光電轉換效率最高的,但製作成本很大,以致於它還不能被大量廣泛和普遍地使用。
多晶矽太陽電池的製作工藝與單晶矽太陽電池差不多,但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則要降低不少,其光電轉換效率約12%左右。
從製作成本上來講,比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要便宜一些,材料製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大量發展。
現在歐美髮展的主要還是多晶矽太陽能電池。
雖然發電效率不怎麼樣,但能夠帶動當地科技公司的發展。
當然,也可以為當地政府俘獲大量的綠色環保選民。
(後面我會重點介紹)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這種材料的成本非常低,但是效能極其不穩定,使用壽命得不到保證,現在還沒大規模的推廣。
如果只用個一兩年,就崩壞了,那搞毛啊,還不得虧死。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導電聚合物或小分子有機材料實現光的吸收和電荷轉移。
按結構,可分單層太陽能電池、雙層太陽能電池和本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
主要由有機材料、透明電極、金屬電極、基底材料等組成。
最近吹得玄乎其乎的“發電玻璃”的就是這種玩意兒。
它又叫碲化鎘太陽能電池,它並不是什麼新穎的發明,不是真正意義上讓玻璃發電。
它只是在兩塊普通玻璃之間,均勻的塗抹一層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材料,使原本絕緣的普通玻璃變成了可導電的導體。
換句話說,發電的是薄膜而不是玻璃,這種技術是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中的一種,在國際上早已實現量產。
嚴格的來說,碲化鎘太陽能電池既非剛剛問世,也並非於最近有突破性進展。
早在80年代初,國內和國外都已經開始研究這一課題90年代初島國就有量產了。
這技術雖然還可以,但轉化率太低了,實際轉換率只有11%左右。
姜餘要拿出來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比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技術,相差幾個檔次。
他們是玄武研究院和東方礦業共同研究出來的最新高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
這種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跟有機膜太陽能電池很類似,但裡面的玻璃製作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完全不一樣。
這種太陽能電池,才是真正的“發電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