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國的國有兩千多家金融公司,危機期間只剩下了1/4。

但就這1/4還是被西方資本透過IMF運作,佔據了50%左右的股權。

而如今,棒子國又出現瞭如此重大的危機,怎麼辦?

西方資本投入進來不是為了幫助棒子們重整產業鏈,而是為了賺錢的。

現在的納斯達克正如日中天,道瓊斯也是蹭蹭的往上漲。

這些難道不香嗎?

而該死的棒子國呢?

他麼的居然還要往裡墊錢!

一正一反比較,虧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西方資本當然就不幹了。

這些西方資本也是不想過來摻和的,但奈何,北美作為棒子們的宗主國,面子還是要給一點的。

克里斯·沃森和古問天在去年的金融危機中,基本上都從棒子國的金融和財閥企業中退了出來。

他們轉而收購了大量的房產和民生相關類的企業,相對來說,損失比較少。

北美為了自己的面子,也為了棒子國能夠繼續撐下去,心甘情願的在東亞當橋頭堡,也或是炮灰,就再次組織IMF進行救援。

但這就和IMF的原則立場相左,雖說這裡面的大股東是北美,但歐盟國家投的錢也不少。

IMF的原則是:挽救重病患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槍斃。

破壞總比發展要省時省力的多。

為了這虛無縹緲的“父子情誼”,歐盟方面有很大的意見。

畢竟,之前收割棒子國時,他們可沒有撈到多少。

現在想要填窟窿,又想拖著他們下水,當大家傻子嗎?

北美和棒子國政府為了不讓這些資本外流,又馬不停蹄的展開了幾天幾夜的探討。

最後,在北美的撮合下,IMF和棒子國還是達成了幾點協議。

IMF對棒子國並沒手下留情,棒子國受助的條件和之前比起來更為苛刻。

1.棒子國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改革,企業必須使用國際會計準則,金融機構必須接受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

2.棒子國央行必須獨立運作、實現完全資本項下的貨幣自由兌換,規定具體的經常專案赤字。

3.而且政府必須收緊開支、大規模裁員,讓高負債的企業和銀行倒閉、破產或兼併。

4.全面放開外資,讓外資控股棒子國國銀行貨幣系統,外資控股大公司,從農業到工業、第三產業,完全“國際化”。

這是公開的條件,而外界傳說的內部條件還包括:

大幅度提高稅率,增加稅收,以便增加財政收入,儘快還債。

這其實就相當於把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交給了西方資本。

經過IMF的洗禮後,棒子國也只剩下棒子烤肉和棒子泡菜了。

不是每個資本都對驕傲自大的棒子有信心的。

所以,克里斯·沃森的機會就來了。

他命令滙豐銀行在漢城建立分部,專門接收西方資本“嫌棄”的股權和不動產。

這些玩意兒現在便宜的很,等過些年,棒子國發展起來後,就是薅羊毛的一個工具。

就跟之前的港島那樣,隔多一段時間,薅一薅,說不定會更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