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倭、黴雙方正式簽訂和平條款,全球的緊張局勢開始趨於穩定。

許多國家把這一次的“倭黴衝突”定性為“父子相殘”。

許多時事觀察評論員對這次的事件做了大量的分析,震驚的發現,兩國這次的衝突和太平洋戰爭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而只有花國高層極少數部分人才知道這次倭黴衝突真正的起因,好在“朱雀號”的出現並沒有引起眾人的目光。

這次衝突之後,世界格局又面臨著一次重新洗牌。

大陰帝國隕落,流氓理事會五缺一,許多國家眼紅這一席位,紛紛開始了頻繁的外膠活動。

尤其是阿三,他們對此格外用心,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普魯士、桑巴、土雞等國也沒袖手旁觀,紛紛迫不及待展開了遊說。

姜餘對這些沒有絲毫興趣,也沒有多餘時間去關注這些“瑣事”。

琉球群島原住民的登記,東津灣的災後重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建……,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姜餘拿定主意。

琉球群島上過去存在著琉球國,就在一百年前這個王國還有著自己的語言。

明朝時曾封琉球島統治者為琉球王,因著水路之便,是鄰近國家的貿易樞紐。

琉球群島從北到南,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沖繩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

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面積共4,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多萬。

其中超過110萬是倭人,琉球原住民不到10萬,其原因主要是倭國把琉球人交換到了大阪,還有大部分原住民在二戰後期被小鬼子*殺。

“既然原住民這麼少,那就好辦了,那些多餘的倭人全部送到東津灣去,反正那邊土地多的是。”姜餘對曾偉說道。

東津灣幾乎成了一片無人區,也確實需要大量的人口來補充。

“另外,倭國和琉球群島那邊的產業,全部置在龍牙的旗下,以後也不用再來回轉手了,麻煩。”

反正都是姜餘旗下的產業,左手換右手罷了。

這麼一來,龍牙傭兵團也能夠得到更多實惠,對琉球群島和倭國也有更大的控制權。

這一次事件中,倭國在各方面都損失慘重,有將近一半的企業都被用於還債抵押給了龍牙傭兵團,剩下的也幾乎被姜餘旗下的對沖基金用超低價收購了。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倭國人就是給姜餘打工,類似於早兩年前的棒子國。

兩者相比起來,倭國其實更慘,不僅其經濟產業被壟斷,甚至還有一部分軍事和外膠權也被龍牙傭兵團所掌控。

像豐田汽車、三菱重工、東芝等大型製造類產業的股權,基本都屬於龍牙傭兵團所有。

而它們之前背後的財閥們則在新政府上臺後,散的散,走的走,對倭國的未來充滿了悲觀情緒。

這一系列事件中,姜餘在金融市場中賺的盆滿缽滿,大概有3萬多噸的黃金被收入囊中,數量接近8萬億人民幣。

這些黃金有一部分放進了太平洋銀行的地下保險庫裡,一部分放在了麒麟宛的地下室。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貴金屬,主要還是因為“綸敦金”期貨。

本來,東津灣慘劇爆發後,綸敦金就爆漲了許多,加上大陰帝國又被毀滅後,黃金的需求更是呈現緊繃狀態……

面對如此情形,沒有一個空頭能夠擋得住,他們要麼紛紛爆倉,要麼調過頭瘋狂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