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扎耶夫中將和曾偉兩人的戰爭指揮藝術是截然不同的。

曾偉精通孫子兵法,又肯動腦子、愛琢磨,戰場上他臨危不亂、從容不迫,能夠身先士卒打硬仗、施計用謀打巧仗,還能夠因敵因地靈活用兵、因時因勢創新戰法,有超強的軍事素養和天賦。

相較而言,卡巴扎耶夫中將就有些不足了,他喜歡打有把握的仗,精通算計,臨場發揮的很好,通常可以最小的代價贏取最大化的戰果,但他戰略性和靈活性不足。

樺國不缺數學天才,但打仗從來不是靠數學就能贏的,還得考慮各種裝備效能指標,以及士兵的訓練和士氣等因素。

龍牙的傭兵們都非常服氣曾偉,就是因為他要麼不出手,一出手絕對必勝。

現在的參謀軍官中有大部分來自樺國,他們很多人就是奔著曾偉這個人過來學習的。

東津灣事件之後,倭國自慰隊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陸隊和空軍的主力還是比較完整的。

尤其是他們的裝備,還算是非常不錯的,基本都達到了“狗大戶”級別。

但這種高階裝備,有一個壞處,就是太嬌嫩了,經不起老爺們們的摧殘。

對此,曾偉早就提前做好了準備—EMP電磁炮彈和石墨火箭炮。

這兩種武器屬於常規武器,而且可以用於單兵作戰,靈活方便。

這玩意兒雖然對人員殺傷力不大,卻能夠癱瘓敵方的電子裝置,比如雷達,裝甲車和軍艦等的火控系統、指揮系統等。

而這些裝置一旦被擊中失效,倭國的自慰隊基本就如同待宰的羔羊了,等著大廚下鍋了。

曾偉沒有打算現在立刻下手,等救援行動差不多完成後,再做好殲敵準備……

……

狼牙傭兵團到達東津後的第二天就展開了救援行動。

按照事先的部署,將會有2000人參與此次救援,包括式純電裝甲車,外加100輛運輸裝甲車和若干陸虎軍用版皮卡。

此時的東津灣平原是一片狼藉,末日廢墟的景象。

荒涼的街道上,充斥著各種建築殘骸和垃圾,無數報廢的車輛橫亙街頭,堵塞通道。

空氣中流動著莫名的恐怖氣息,令人不寒而慄。

陰風陣陣吹過,偶爾的枯枝敗葉和廢紙垃圾,從地上席捲而起,和漫天的沙塵一起飄飛。

這樣的場景令人視線愈發迷離,親臨現場能夠感受到當時逃難的倭人們那陣陣絕望和無助之意。

商店超市裡空無一人,門破窗爛,玻璃碎裂成渣。

鋒利尖銳的稜角,仍在血色的夕陽下,閃爍著嗜血的幽光。

貨架倒塌,雜物胡亂堆積,地上一片狼藉,被龍捲風劫掠後遺下的商品凌亂的落在黑暗的角落裡。

斑駁的牆壁上,佈滿噴濺的紫褐色乾涸血跡和血色手印,偶爾有死屍橫臥在地,散發出陣陣惡臭。

成群結隊的綠頭蒼蠅,在腐爛腥臭的碎屍上盤桓叮咬,被驚擾時轟然橫飛而散,帶著滿身的腐肉碎渣,重新去尋找新的腐屍啃齧。

濃重的血腥味和腐臭味刺激著人們脆弱的神經。

遠方不時傳來淒厲的哀嚎聲,忽高忽低,忽遠忽近,令人倍感惶恐不安。

傭兵小隊一般會配有被動式微博生命探測儀,能夠在很遠的距離發現活著的生命體。

所以,救援行動顯得極其高效,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從廢墟中救出了三四萬人。

其實,還可以救出更多人,不過有些地方太危險了,不值當。

當然,還有一些人被傭兵團人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