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號”機頭慢慢昂起,最後停止時,整個機身與地面已經呈45度角。

隨後,機身兩側的高涵道渦扇發動機開始發出巨大的轟鳴聲,飛機開始緩緩衝向跑道。

在場眾人明顯感覺到反重力場已漸漸消失,地面恢復了正常,而“朱雀號”的速度越來越快……

在十秒鐘後,“朱雀號”便達到了百公里時速,也就在此刻,機尾突然噴射出兩道藍色火焰。

“臥槽,這他麼的還是200多噸的巨無霸嗎?”

“我怎麼感覺比我那輛桑塔納還稍微快一點……”

“切,怎麼還用桑塔納,同樣價錢,開寶馬不香嗎?”

……

強大的動力託著兩百多噸重的戰機緩緩上升,那樣子就像是火箭發射一樣!

只不過跟長征運載火箭比起來,“朱雀號”的上升速度慢得簡直就無法忍受。

但是在地面上的專家們都變了臉色,他們很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如果這項技術若可以推廣開來,那麼擁有這種裝置的戰機將可以在任何地點起降,再也不需要什麼跑道,更不再需要戒備森嚴但目標非常明顯的大型空軍基地了!

還不僅僅如此,未來的世界或許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反重力引擎引擎仍然沒有熄火,只是閃爍著幽藍色的光芒,就是這股神奇的力量推動著“朱雀號”斜斜刺入藍天。

“01,請報告情況。”

“02,一切良好。”

“好,繼續保持自動駕駛狀態。”

機場的指揮室安裝有電子導航系統,與“朱雀號”上面的自動起降系統保持著聯動狀態,地勤隨時可以瞭解到對方的機體狀況。

一千米……兩千米……七千米……一萬米……一萬五千米……指揮中心的專家們看著飛快刷過的資料,發出激動的低呼聲。

一萬五千米的飛行高度,意味著“朱雀號”不用擔心被預警機居高臨下的用雷達照射到背部。

而一般的四代機和預警機,也就只能是這個高度了……

“我靠,不會吧?還在升高?”

最令人吃驚的是,“朱雀號”的高度還在不斷上升!

前來觀看試飛的一位空軍中將看到“朱雀號”的飛行高度已經輕鬆突破兩萬米,覺得不可思議。

還在繼續爬升,勢如破竹,竟直逼三萬米大關。

這比“鯤—3”還要強。

他吃驚的問路德維希·法耶夫斯:“你確定你們造出來的是一架重型轟炸機,而不是一支電動火箭?”

路德維希·法耶夫斯只能苦笑,他也沒有想到會這樣。

離地表高度越高,包裹著戰機的斥力場就越強,受到引力的影響就越低,飛機的重量也就越輕。

“朱雀號”上升速度越來越快,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55000米!

這個高度的空氣已經很稀薄了,相對應的,溫度也是直線下降。

各國戰機一直沒有辦法佔領這個制高點,一大原因就是溫差太大。

戰機高速飛行時,機身與稠密的空氣劇烈摩擦,表面溫度煎牛排都綽綽有餘了,而超過三萬米後又極度寒冷,熱脹冷縮,冷熱交煎之下,機身極容易變形甚至崩裂,最終機毀人亡。

但“朱雀號”是例外,它採用了大量新型複合材料的機身根本就不畏懼這點溫差。

甚至,外面的溫度變化根本影響不到機艙內。

“02,已達到預定高度,請求下一步指示。”谷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