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些多出來的費用,只要稍微把石油漲丁點價就回來了。

這樣一來,他們在國際上的聲譽將會蹭蹭的往上漲,絲毫不耽誤他們賺錢。

送走這幫子狗大戶後,馬東援找到姜餘,把這件事簡單說了一下。

他希望姜餘能提供點不同的意見。

姜餘聽完後,哪能還有什麼意見。

他非常滿意這樣的結果,也很為馬東援的機智點贊。

馬東援居然想到了南威島,是真的不容易,畢竟這座島嶼才剛剛打完仗。

除了三座碉堡,這座島嶼的所有建築都被破壞了一乾二淨,要想重新修,或者打造更堅實的堡壘,所需要的資金是恐怖的。

像這種型別的島嶼產生的經濟價值並不高,但又不得不花費巨資建設和維護。

現在拿別人的錢加固建設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幾百億美元砸進去,這小島至少也要翻多幾倍的面積。

既然,馬東援已經提出了這個方案,那就必須做好應對準備了。

填海造地那是必須的,關鍵是速度也要快。

填海造陸,離不開高科技挖泥船的參與。

這個不難解決,改造一艘便是。

姜餘找到一張稍微原始一點的挖泥船設計圖稿,然後讓人工智慧重新設計改良了一份。

從設計圖紙上看,這艘被改良挖泥船採用的是三艦體設計。

這相當於三艘軍艦合在一起,整個艦體非常寬敞,在海面上相當平穩。

姜餘給這是挖泥船命名為“精衛號”,意韻非常明顯。

精衛號兩邊的船體尾部各有一個狹長的航空渦扇發動機,平常的時候可以作為輔助動力,加速船舶行駛。

挖泥作業的時候,可以在發動機後加裝一個輸氣管道連線到泥泵輸送管道。

如果加裝鯤鵬二號渦扇發動機,泥泵輸送功率的總功率就達到了2*28200=56400千瓦,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

在渦扇發動機周圍建立的發電機組,每小時可以發電30000千瓦時,以此來驅動四臺大功率挖泥攪刀。

每臺絞刀額定功率7500千瓦,根據地質條件,配置通用、粘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型別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70兆帕以內的岩石。

精衛號每小時設計挖泥36000立方米,其遠端輸送能力21000米,為世界之最。

精衛號採用了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可實現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將極大提高作業效率,

挖泥船最重要的兩項工作部件是挖泥絞刀和泥泵輸送裝置,都採用了當今最奢侈的碳鈦合金打造。

不僅工作效率極高,耐用度也達到了世界最高水準。

按照南威島的面積和瀉湖大小計算。

填島約需砂石一億二千萬方,需挖十二平方千米瀉湖平均抽砂10米造深水港。

精衛號填完整個島嶼要大概140天。

但如果說,初期只需要簡單的佔有立足之地,那就非常簡單了。

只要一天一夜就ok了。

國內如今的工業水準,已經趕上了歐美髮達國家的平均水準。

尤其在機械精加工這一方面,更是有所超出。

精衛號看上去很複雜,其實在專業人士眼中,除了航空渦扇發動機外,其他的都是小意思。

傳統的挖泥機一般是沒有渦扇發動機的,是菲菲特意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