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飯前,姜餘把這三個傢伙都趕走了,實在是因為他們銅臭味太濃了,沒胃口。

吃完飯後,他又斜躺在沙發上,仔細回想了上午所提到的那幾條發展策略。

他覺得那邊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畢竟人口基數那麼大。

樺國一些中低端產品在那邊完全可以佔領東南亞大部分市場。

事實也是如此,國內生產的低端消費品和製造業已經逐步往那邊轉移。

另外,國內開發出了許多中高階的產品,可以在那邊試試水。

比如,津港船廠新開發出的“夢幻”級豪華遊艇。

鳳凰航空製造集團新開發出的“蜻蜓”地效飛行器等等。

這些東西在國內的應用非常小,但是在東南亞這種島嶼眾多的地區卻是一種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

尤其是針對那些遊客們,這絕對是一個吸金利器。

安東諾夫的那幫老設計師們在這些年帶出了許多優秀的年輕飛行器設計師。

他們從安東諾夫最拿手的螺旋槳飛行器下手練習,重新設計了好幾種型別的飛行器。

包括天上飛的支線客機,特種救援飛機等,還有能在水上漂的地效飛行器。

這些設計,姜餘大多都看過。

他感覺這些設計都非常成熟,而且不失科幻感。

所以,他讓鳳凰航空另外成立一個子公司,專門設計製造這種螺旋槳的飛行器。

安東諾夫這幫老人的專長可不能隨意浪費了……

有了這樣的開頭後,他又聯想到了東南亞地區經濟建設的特色產業。

比如菲律賓。

在菲律賓開設的垃圾回收處理工廠,已經開業半年了。

為了解決用電難的問題,姜餘在那邊還建設了一個垃圾焚化發電廠。

除了剛開始的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生產竹纏繞複合材料外。

現在正又逐步擴大到電子垃圾和廢棄塑膠的處理和回收。

事實上,與傳統的金礦開採相比,一噸電子垃圾所含的黃金是實際金礦的40到800倍!

根據Td資料來源,每年大約有4000萬噸電子垃圾被丟棄。僅北美每年就產生約1000萬噸電子垃圾。

由於歷史的緣故,菲律賓和島國、北美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這兩地的電子垃圾都流向了菲律賓。

加上其他地區產生的一部分廢物,全世界過半的電子垃圾基本上都由這家公司回收處理。

這家“再生資源公司”已經成為了菲律賓最主要的就業場所和稅收來源。

該公司不僅僅把廢物就地銷燬,還能把大量的電子元器件拆卸下來,重新組裝。

這就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配套產業。

比如,篩選分類、測試翻新、冶煉提純、組裝加工等等一系列配套的加工產業鏈。

加上週邊配套的員工,現在都有差不多五萬多人了,未來肯定還會繼續增加。

竹纏繞複合材料產業鏈,在不到半年時間裡所帶動的就業人口都超過了上百萬。

姜餘相信,再生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完全可以帶動更多的相關就業人口。

屆時,這個產業很可能取代“菲傭”,成為菲律賓經濟增長的最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