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歷九九七六年,妖帝於天戰九龍……九龍發大水,水淹遍野,高而不退……妖帝贏,龍退。妖帝命鯀治水……鯀治水不利,帝斬於洪澤……又覆命禹治水。’

這就是《春秋五千言》中對鯀的記載。

寥寥幾句話而已,這個人物和他的兒子禹比起來,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生了禹。

鯀出生的年代,還是妖庭統治天下的時代。時年,龍族作亂,妖庭鎮壓龍族,龍族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集齊全族之力,發了一場席捲天下的洪水!

東南西北四個海下降數丈海水,全部被龍族施法降到了大地上。

這恐怖的暴雨對妖族而言只是不便,但是對於人族而言,卻是滅頂之災!

因為妖族生活在高山大澤之中,水是往低處流的。而低處的平原則是人類生活耕作的地方。

所謂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龍族和妖族打架,受到傷害最大的卻是當時地位低下的人類。

大量的人類死亡,人民顛沛流離。而妖庭最終戰勝龍族,暴怒的妖帝處死了大量的龍族。

因為當時的人類是妖族的‘口糧’。龍族水淹大陸,就是毀了妖族的‘莊稼田’。這如何不讓妖帝震怒。

這次龍妖大戰,極大的消耗了妖族的實力,也讓原來可以和妖族掰一掰手腕的龍族直接變成珍惜種族。龍族從一個大族,變成了一個龍丁稀少的小族。

這也埋下了後來龍類幫助人類反抗妖庭的伏筆。

再次說回鯀。

鯀是當時人類中一個很有名望的人,對於妖族而言,就像是羊群中的頭羊。人類是妖族的口糧,而這種口糧對妖族而言是會自己繁育,自己生長,自己處理問題的。

面對這場直接威脅人類的大洪水,妖族是不會親自去處理的,既然這關係到人類的生死,那就讓人類自己去解決嘛!

於是乎,妖族的口糧人類,為了拯救妖族的口糧,開始自救!這是相當諷刺的行為,也為人類反抗妖族再多了一個理由。

妖帝任命鯀去治水,但是人類孱弱,為了讓人類治水,妖帝開始默許傳給人類一些修行的知識,讓人類自強。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大能力的妖族有移山填海的能力,但是他們不會去幫人類治水,人類的死活和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已經修行到不需要吃口糧的地步了。

普通的妖族身強力壯,一個可以當成十個人類用。但是他們也不會去幫人類的,他們住在山上,水又淹不著他們!

至於口糧的死活……這口糧多得很!完全不用擔心!

所以,妖帝也只能讓人類修行一些功法,增強體質,去挖土引水。在這種默許下,人類開始接觸最初的修行。

但是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並沒有‘深藍給我狠狠的加點’這種系統讓他們速成。

一邊修行,一邊治水,十年沒有成效!

人類還在顛沛流離,大水還在肆虐。妖帝就生氣了!

與此同時,鯀也很著急。這大水一天不退,人類就一天不能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族人們還要忍受無家可歸的痛苦。

他越是焦急,這治水的方案就越是亂。今天挖這裡,明天搞那邊,都想要出成效,但是都不能出成效。

鯀不是不努力,而是太努力了,以至於亂了章法,沒了頭緒。

在這種壓力下,鯀做了一件讓其他人類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去妖帝的寶庫,將息壤偷了出來!息壤是一塊可以無限增殖的土壤,用得好,可以修出引水的堤壩,將水給引走。

鯀偷息壤的事情,妖帝是默許的,因為妖帝也著急。大水讓人類數量驟降,人類要是不多了,那妖族就要餓肚子了!

在妖帝的默許下,鯀‘潛入’妖帝的寶庫,偷到了這息壤。

其實妖帝都看在眼中,如果鯀用息壤治好了水,他就以鯀偷盜息壤的罪殺了他,這樣也能收回自己的寶貝。

但是,鯀還是著急了!他沒有用息壤製造引水渠引走大水,而是做堵漏的東西,將大水圍起來,製造了一個個巨大的堰塞湖。

他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