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過河(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巍看了看,他們這個商隊是典型的行商組合商隊。前文說過,這個世界出行有嚴格的路引政策。最方便的當然是擁有一個秀才功名,有了這個功名,自然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其次就是商隊的路引。商隊向著朝廷申請固定線路的行商路線,成功後就可以在這條道路上自由行商,然後官府就按照這個徵收定額稅賦。
這種定額徵稅,方便了官府的管理,一些貿易大縣,靠著這些稅賦就能過的很好。
因為稅賦是固定的,一些得到資格的商隊也會招收一些零散的行商,這些零散的行商沒有資格申請固定商路。他們就向商隊繳納一份錢,然後跟著商隊行動,以獲得出縣做買賣的資格。
一些百姓如果有需要,也會繳納一份錢給商隊,混在其中去別的縣。
張家就有三條這種商路,這些都是張父靠著貴人幫助才得到的,這個貴人就是梅山的青桐道人。
而眼前的這隻景行商隊,行商數量很多,看來這商隊就是靠著收行商的份子錢過日子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一些商隊有商路,但是生意做的一般般,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就會多帶一些行商。
針對這種情況,官府也是有對策的,這裡就不細說了。
這個景行商隊,就是那種賺行商份子錢的商隊。現在商隊被河水阻攔過不了河,這些行商有些沉不住氣,開始和商隊的領隊抱怨。
有些行商想要繞過這裡,但是商隊的路線是固定的,繞過這裡,被巡查的驛卒抓到,可是要處罰的。輕則罰沒財物,重則吊銷行商資格。
這都是景行商隊不能接受的。
但是那些交了錢的小行商,他們也耽誤不起時間啊,這些小商人靠的是散買散賣,一般都是在集市上買賣,而集市都是固定時間開放的,這要是耽誤了時間,他們可就做不成生意。
這邊商隊在爭吵的時候,那邊幾個讀書人模樣的人,卻走向了張巍。
這幾個人中,有三個人戴著正式的文士方巾,其他幾人打扮更像是下人。這三人來到張巍面前,對著張巍拱拱手說:“金華學子陳安平(段鯉)(左明),敢問足下可是讀書人?”
其實張巍騎馬佩劍,也戴著學士方巾,定然是個讀書人,不過禮貌還是要講的。
張巍立刻翻身下馬,也拱了拱手說:“在下峨山張巍,同進十年秀才。”
幾位一聽,立刻抱拳說道:“原來是學長,失敬失敬!”
同進十年,就是五年前。而他們幾個是最近兩年才考上秀才的,所以張巍被稱為學長。
大家互相介紹一下,很自然的就熟絡起來。
眼前的三個秀才,都是從老家過完節,準備去金華府的,然後大家就不約而同的被這河水給阻隔了。
不過他們不是商人,不著急渡河,既然被河水隔斷,那就停下來休息,看著奔流而下的河水,說著風月之事,也是一件幸事。
都是被河水阻隔,因為人生不同,產生的心境也不同。那邊的行商急得要死,這裡的秀才卻在觀賞風光。
張巍和幾個秀才聊了起來,張巍畢竟也是做過業務員的人,口才自然不是話下,聊天的技術好,很快和幾個秀才聊得火熱。
就在聊天的功夫,忽然河水翻滾,河面濺起巨大的水花,兩個青面獠牙的水鬼拿著分水叉從水花中躍了出來,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