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蘋還記得自己入宮的時候是暮春時節,午後的陽光照得人身上暖暖和和的。小黃門抬著步輦,送她去華清宮見皇上。步輦抬進了宮門停下來了,採蘋怯生生地從步輦上下來,剛想報名覲見,一位在門口伺候的宮人擺手叫她不要作聲。

只見庭院裡幾株梨花開得如火如荼,如同大片素色雲錦。樹下排了几席點心茶果,幾位衣著華美的婦人在樹下或坐或站,鬢邊簪了各色花朵。兩位宮人捧著一隻螺鈿匣子,一位著明黃色常服、身量中等的男子掀開匣蓋,幾隻色彩斑斕的大蝴蝶飛出來了。其餘宮人靜悄悄地在四周垂手隨侍。

遠遠隨侍的高力士倒是看到採蘋了。他迎上來微微一笑,也不稱呼,只悄聲說:“就看這蝴蝶落在哪位娘娘的寶髻上,陛下今夜便是到哪位娘娘宮裡了。呵呵。”採蘋猜到這位著明黃色常服的男子正是唐天子李隆基。陌生的宮殿和皇家排場又令她有一點點緊張。

高力士是採蘋在宮裡唯一認識的人,是他山長水遠地把採蘋從福建帶到長安,充入內宮。他知道皇上肯定會喜歡上這位清麗聰慧的南方女子。

“陛下,蝴蝶停在寶娘娘鬢邊了。”只聽一位小黃門掐著嗓子向皇上報告。“喲,這蝴蝶又飛走了。哎呀,瞧這蝴蝶還是歡喜容娘娘髮髻頂上的這朵粉桃花吶。”李隆基揹著手笑吟吟地看著,一回頭間,看到了立在宮門廊下不知所措的採蘋。只覺得這位衣裳素淡的女子神情悠遠,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

高力士一邊跑上前去回話,一邊招手叫採蘋上前來。“陛下,這是新入宮的江采蘋。臣此次去南邊,看她還算清秀聰明,說是詩書也很通的,就送進來伺候陛下。”採蘋走上來,盈盈一拜。

皇上抬手命她起身:“聽說你自比謝女之才?謝女詠柳絮‘未若柳絮因風起’,現下春和景明,你可有佳句?”採蘋微一沉吟,輕聲吟道:“天階御蝴蝶,只棲雲中花。”皇上也不說話,只吩咐高力士派人好生送去翠華宮安頓。採蘋覺得皇上溫和深沉的眼光在目送她走出華清宮。

“都散了吧。”皇上有點兒意興闌珊。

“今日陛下親手放出的蝴蝶停在容娘娘鬢邊,晚膳後陛下襬駕興慶宮。”當值的小黃門依照舊例大聲唱道。

“不必了,萱草忘憂,今日朕已得消愁花。”李隆基隨意地踱出華清宮,也不理會樹下的幾位妃子。高力士機靈地跟上去。“陛下不如擺駕翠華宮?”

從那晚起,宮中以粉蝶停駐妃嬪髮髻定恩寵的舊例就不復存在了。皇上專寵江采蘋,因為她喜歡梅花,又特別在翠華宮移種了一片白梅,賜封號“梅”。合宮也稱採蘋作梅妃娘娘。

梅妃還清楚地記得去年冬天。白梅開得密密匝匝,香得幽遠清雅。皇上幾乎每天下朝總來翠華宮陪她看花。

長安城時行在花樹下飲酒,稱作“為花洗妝”。梅妃也在梅樹下設七寶花帳,隔避風雪,與皇上賞花飲酒,為白梅洗妝。興之所至,便解去貂裘,在雪地裡隨興而舞。暹羅國進貢了一個自暖杯。平常的青色杯子,薄得象張紙,冷酒倒進去一刻工夫能變為溫的,到後來可以滾燙,二人便共用自暖杯喝酒。夜晚也不叫人掌燈,只說是要月色清華。

對梅妃而言,冬天是最美好的季節。有月下賞梅花的情致,有博山爐中沉水香氤氳的氣息,還有李隆基溫暖的目光和懷抱。

今年冬天,梅花照樣開得繁茂。翠華宮的侍兒佩兒和小葉也如去年一樣,在花樹下設寶帳,取乾淨的雪水烹茶,往博山爐中添香。只是皇上今年卻從來沒有來看過梅花。其實,從秋天起皇上就很少來翠華宮了。因為女道士楊太真住進了興慶池南岸的昭陽宮。開始只說是在宮內修行,後來便封了貴妃,皇上心裡也裝不下別人了。

月圓之夜,梅妃也會在花樹下舞一回,只是再無皇上擊節讚歎。舞完了,便怔怔地回到屋裡,悄悄地垂淚。有時候,她會從錦匣中取出一面小銅鏡,端端正正地放到妝臺上。再吩咐小佩衝一盞好茶送來,供在銅鏡前。

這銅鏡是江家祖上傳下來的寶物。據說是祖上族人救了海龍王,龍王的謝禮。月圓之夜供茶供果之後,可以向銅鏡祝禱。如果所願能夠達成,銅鏡裡就會現出無邊無際的碧藍色海洋,而且有一個微弱的女聲曼聲應答。梅妃總是求銅鏡能讓李隆基再次回到她身邊,但是每回鏡子裡總是幽幽暗暗的,沒有一點生氣,如同一面普通的銅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