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楊逸將FD縣石塘鎮龍城鄉xx村(不能太詳細了,不太好)的地址輸入到導航裡,語音提示:“距離目的地82公里,預計所需時間一小時零一分。”

在楊逸堅持下,一家人懷疑的坐進車裡,楊逸嘴角上揚發動了汽車,如他自己所說那般,老司機了只是這幾年沒怎麼碰車有點手生了,但開著開著哪感覺就回來了,在出城後鄉鎮的小道上也是穩穩的,比自家老爸開得還要穩。

又回到了家鄉的自家爸媽顯得有些激動,一路上看到這些年鄉鎮的變化,兩人的話匣子開啟了。

“老公你看,去年我們兩回來這條路還是破破爛爛的,今年就重新修了一條。”

“是啊,國家這些年一直在搞新農村,現在農村的生活不比城市差呀!上個月我還聽大楊哥說村裡現在搞經濟開發,新修了路,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每家每戶都蓋了小洋樓。”

楊建自豪的說道,為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能有好的發展而高興,楊逸和楊烊兩兄弟則沒有心理波動,兩人從出生就在上海,楊烊十一二歲的時候就到北京上學去了,楊逸雖然一直待在上海,但也沒怎麼回過合肥老家,兩人也都是近幾年事業穩定了,年齡也大了才陪爸媽回老家祭祖。

汽車漸漸駛入鄉下小道,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雜草叢生,房子也是隔著了一段距離才能看到一戶人家,循著前幾次來過的記憶,楊逸看到前面十幾米的一家小商店,開了過去隨即右轉一段曲折的下坡路,可以看到一片密集有七八棟房子的地方,將車停在上面的一棟老舊青石房子前,已經沒人住了,庭園裡是碎石落葉和雜草。

一家人下了車,在後備箱將路上買的牛奶水果還有零食大禮包拿了出來,一人手上提了四五袋東西。

這些都是要給村裡的鄰居和長輩的。

從一條只能容納非機動車過去的泥腸小道進去,因為合肥今天下了點小雨所以一家人的鞋子上都沾上了泥。不過沒人在意,在自家老爸楊建的帶領下來到了一戶人家,門前有一隻大黃狗在轉悠,看到楊逸他們來警惕的吠了起來,一個穿著大衣的面板黝黑的中年男人跑了出來,見到楊逸一家笑著將狗趕開,然後高興的和楊建來了個擁抱。

“楊建老弟新年好,新年好,昨晚你說今天要回來,沒想到你來得這麼早,中午一定要在我家吃飯,我讓你嫂子前幾天趕集買了好多菜呢。”

楊建點頭沒拒絕,將手裡的東西塞到男人手裡道:“這些東西給孩子們買的,我們到村裡這些鄰里走一下,坐一坐,然後去祭祖,待會再到大楊哥你這裡來坐。”

“行,那我等你。”

中年男人爽朗的笑道,身上有著中國農民老實本分的氣質,也有著這裡獨樹一幟的豪爽之氣。

楊建帶著一家人挨個鄰居拜訪了一遍,楊逸和楊烊受到了許多關注,還給一些小朋友簽名,然後又到村裡頭德高望重的一位老人家裡去了一趟,按照往例張季玲走時給老人塞了一個5000元的紅包。

一番走動下來,也近十二點了,一家人回到車前從後備箱將祭祖用的物品拿了出來,從村裡的羊腸小道兜兜轉轉然後上山。

半小時後下山,在中年男人也就是自家老爸口中的大楊哥家吃了中飯,然後還有四大姑八大姨的親戚也要去一下。

期間楊逸聽到最多的就是對兩人的誇讚,然後話裡話外的想要楊逸和楊烊提攜一下自己的兒女,兩人都是笑而不答,既不拒絕也不答應。

終於在晚上八點多,這自家老爸這邊的親戚走完了,一家人開著車前往機場返回上海。

當然司機已經換成楊烊了,楊逸在體驗了一下開車的感覺後,就沒有再想開的慾望了,特別是過年路上的車又多,又堵,走一下停一下,這一天下來腳都是腫的。

到了機場將車還了,因為過年所以機場增加了航班,一家人乘坐晚上十一點的飛機飛回上海。

然後再去給外公外婆還有幾個叔叔阿姨伯父拜個年,這一年的親戚就走完了。

……

上海,2月8日,農曆正月初三。

一家人在媽媽的老家,外公外婆家吃飯,一大家子人叔叔阿姨伯父伯母都在,坐了三大桌,楊逸和楊烊屬於小一輩跟這些長輩的兒子女兒坐在一起,都是同齡人,大的也不過三十五六,但是基本都有孩子了,連年齡最小22歲一個阿姨的女兒懷裡都抱著一個娃,這讓兩人有點尷尬,感覺到一絲與眾格格不入。

一群當了小朋友家長的大人在一桌能聊什麼呢?除了孩子,就只有孩子了。

別說楊烊,就連一向自詡聰明行行都懂一些的楊逸都插不上嘴,表示這話題已經超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