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貝克漢姆效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歐冠四分之一決賽次回合結束的第二天,曼聯主場逆著皇馬的訊息遍佈全世界所有體育報的頭條。而歐美的全國性報刊全部報道了大篇幅報道了這場比賽,還對歐冠的賽制改革就進行了詳細介紹。
其中《泰晤士報》刊登了這樣一篇報道:
根據歐足聯的資料,全球共有超過150個國家收看了這場比賽。之前的比賽全球場均有1.3億人觀看,而曼聯對陣皇馬的比賽觀眾在最後十分鐘的峰值一度衝破3億人,已經打破了歐冠轉播歷史上2.5億人的最高值。
而這個記錄也是上個賽季曼聯隊在歐冠決賽中創造的,而有意思的是, 當阿森納在比賽尾聲將比分反超時,觀眾人數有將近15%的滑落,表明觀眾在這一時段在選擇其他節目。
當曼聯將比分扳平後,那一步暫時流失的觀眾又回到了頻道中,比賽的尾聲觀眾人數再次發生了小幅度拉昇,這部分觀眾一直挺到曼聯隊舉起獎盃。
根據歐足聯的收視模型, 本賽季的收視率有望在決賽超過3億人, 沒想到在四分之一決賽就創造出如此客觀的收視紀錄。
而《泰晤士報》結合歐足聯的原始資料分析, 如果曼聯在歐冠中被淘汰,本賽季的最高收視率大概就停留在四分之一決賽,決賽能維持住上個賽季的收視率就得偷笑了。
貝克漢姆在家翻來覆去研究了一下這篇報道,感覺還是老默多克有水平。
這篇報道就是傳媒大亨用來幫著曼聯說話的,歐足聯想做掉曼聯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出苗頭,自然也逃不過他的眼睛。
歐足聯不是一直口口聲聲足球商業化嗎?
商業化怎麼不看資料?
想要看商業化的成果,收視率就是最好的觀察資料。
只有全球看歐冠的人數增多,有了大量收視人群,才能去想其他的。
這可好,全世界最想看曼聯,歐足聯就想盡辦法讓曼聯出局,就是不想過好日子唄。
歐足聯自然可以輕鬆得到第一手資料,大概他們做出決策也不單單看商業推廣效果。
南美足聯貪腐腐敗嚴重,歐足聯也不會差到哪去。
現在的體育賽事動輒就是上千萬的利益,做出什麼樣的奇葩決定都不奇怪。
《泰晤士報》刊登這篇報道的目的不是教歐足聯如何做生意, 就是為了打對方的臉,讓全世界看看堂堂大洲的足聯高官是如何用屁股想問題的。
當然, 大多數媒體還沒法達到這種高度,大家能寫成什麼樣,各憑本事。
德國《踢球者》足球報在報道曼聯隊的比賽中提到了一項抽樣調查資料,貝克漢姆的受歡迎程度在歐洲、亞洲、北米和大洋洲都排名第一。
非洲最受歡迎的球員是齊達內,南美洲最受歡迎的球員是羅納爾多。
這項樣本容量相對較大的抽樣調查又說明了一個問題:貝克漢姆已經超越羅納爾多,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足球明星。
文中分析之所以羅納爾多的受歡迎程度輸給貝克漢姆,最大的原因就是國際米蘭在高水平俱樂部賽事中露臉的機會太少。
而貝克漢姆卻正好相反,他上賽季幫助曼聯隊獲得歐冠、英超、足總盃三項冠軍,本賽季慈善盾杯、歐洲超級盃、豐田杯和世俱杯都可以算作上賽季的延續。
如此計算,曼聯隊在一個賽季奪走了7項賽事的冠軍,榮獲了七冠王的榮耀,球隊僅僅在聯賽盃的決賽中輸給了阿森納,賽季表現堪稱完美。
而貝克漢姆在這些賽事中幾乎場場都有亮眼表現,每每在關鍵時刻都能幫助曼聯隊穩住局面,最終鎖定勝局。
《踢球者》認為曼聯隊和貝克漢姆正處在一段最為“甜蜜”的關係中,俱樂部一直處在高水平賽事的金字塔頂端,而球員在平臺上一直有高光表現,雙方一直是互相成就的關係。
曼聯隊在各項賽事中順風順水,貝克漢姆在比賽中大殺四方, 這更能體現貝克漢姆的價值。
所以很多球迷都把給羅納爾多的愛轉移到了貝克漢姆身上,很多媒體都認為貝克漢姆對於足球最大的推廣作用就是提升了女性球迷的數量。
米國媒體也出了一項調查,自從貝克漢姆成為米國職業大聯盟的形象代言人, 米國高校中參與足球運動的女同學提升將近30%,效果格外明顯,這個資料在男同學身上的效果不到女同學的三分之一。
在男性中,改變最多的是黑人群體,就將近15%從事其他專案的黑人青少年將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作為自己的目標。
自從米國足球職業大聯盟影響力的提升,很多在貧民窟長大的黑人孩子都看到了職業球員高於社會中位數的薪資待遇和不菲的獎金。
相比於橄欖球和籃球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難度,不少人都傾向於競爭力較小的足球運動。
雖然米國職業球員的收入沒法和歐洲主流聯賽比,但是完全可以養活一個家庭。再加上比賽獎金,收入其實不少。
如果能被大俱樂部看中,那馬上就能變成高收入群體,前景看好。
人們把這些都與貝克漢姆的出現掛鉤,他在米國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不少好萊塢明星,演一部電影從頭到尾撲克臉都有人願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