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漢姆看著蘇菲瑪索竟然把一個箱子裝得鼓鼓囊囊,不由得也吃了一驚。

原以為美人就像一陣風,從自己的生活中拂過,說來就來,說走就能走。

“以後還要回來,不用......”

助理本來想要催促蘇菲瑪索隨便來點就好,反正以後又不是不回來。

但是看到貝克漢姆和蘇菲瑪索正在用一種訣別的眼神對視時,突然呆在原地,她預感到假新聞很可能報道了真訊息。

蘇菲瑪索還是沒有控制住,撲在貝克漢姆的懷裡哭了起來。

哭聲越來越大,就連助理都紅了眼眶。

貝克漢姆只覺得內心五味雜陳,他拍著美人的後背,輕撫對方的長髮。

一段沒法再進行下去的感情還是走到了盡頭。

蘇菲瑪索哭了很久才慢慢停住抽泣,她踮起腳尖親了一口貝克漢姆的臉頰,拉著行李箱轉身走出房間,外面已經有停好的車輛和嚴陣以待的記者。

蘇菲瑪索低著頭走社群的大門,手握長槍短炮的新聞工作者就像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有條不紊地各司其職,尋找最有利的拍攝角度。

就在蘇菲瑪索把行李遞給助理,一條腿邁入停靠的車輛時,穿著居家服的貝克漢姆從社群跑了出來,對著車的方向大喊了一聲:“蘇菲,再見!”

極力壓抑的蘇菲瑪索一剎那情緒奔潰,撲到了貝克漢姆的懷裡:“大衛,對不起,是我太自私.......”

兩個人真情流露,相擁而泣,周圍的記者瞬間發生了騷動。

這不是事先說好的橋段,這種情景根本演不出來,哪有穿睡衣襬拍,還跑掉了一隻拖鞋的造型設計?

於是大家再也不遮遮掩掩,閃光燈持續不斷,把黑夜變成了白晝。

法蘭西的夢想走了,也帶走了貝克漢姆曾經計劃過的,與她共同走入殿堂的夢想。

一夜過後,貝克漢姆和蘇菲瑪索分手的訊息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兩個人分別的照片在深夜經過對手交易,幾乎傳遍了三個國家。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談論這段曾經被稱為佳話的情侶。

第三天,《太陽報》和《泰晤士報》用了巨大篇幅聯合刊登了貝克漢姆和蘇菲瑪索從相識到分開的歷程,並且說明兩個人在愛情上有著不可調和的分歧,而且誰也不能說服誰。

再加上聚少離多衝淡了感覺,最終導致了兩個人的分開。

貝克漢姆依然投入訓練,蘇菲瑪索也依舊參與電影的宣發,媒體們想從兩個人的口中得到答案,但兩人都避而不談。

11月2日,洛杉磯,《黑日危機》的首映禮上,人們驚訝地找到了貝克漢姆的身影。

兩個人微笑著擁抱了對方,然後是貼面禮,親切地聊著,看起來像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

很多人還抱著僥倖心理,以為兩人和好如初,但事實並非如此。

作為電影主創人員的蘇菲瑪索坐在第一排,貝克漢姆坐在第二排靠右側的位置,兩人相隔咫尺,又相隔天涯。

電影結束,貝克漢姆起身鼓掌,蘇菲瑪索和其他工作人員鞠躬致意。

兩個人沒有眼神躲避,但是眼神中也失去了愛情的神采。

首映禮結束,蘇菲瑪索攙著貝克漢姆的胳膊走出影院,兩個人相互叮囑對方注意休息,也說了很多祝福的話。

沒有怨恨,也沒有拖沓,兩個人都把笑容留在了對方的記憶深處。

首映禮第二天,《紐約時報》以“大衛來了,但愛情沒來”的標題報道了兩個人和平分手的訊息。

在隨後的幾天裡,兩個人都在採訪中為對方送上了祝福。

大家都接受這個令人惋惜的訊息,就連之前一直對貝克漢姆頗有微詞的法蘭西媒體都為萬人迷送上了祝福。

畢竟誰都沒法控制愛情的開始和結束。

一段感情結束了,但生活還得繼續。

媒體們幾乎統一口徑地祝福兩人各自安好,各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