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主教練會在下一場比賽中信任那名替補球員,主力和替補的順序也許因此發生互換。

如果到了賽季結束時情況還沒有改觀,當俱樂部給出一份待遇低於預期的合同時,這名球員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

籤還是不籤?

捏著鼻子簽下低於自身價值的合同損失不小。

一旦拒絕續約,就有可能被俱樂部擺在貨架上。

反正你不是主力球員,趁著價格還說得過去趕緊在市場上套現。

這就是大多數職業球員所面對的競爭壓力,這是老泰德在貝克漢姆小時候就一直給他灌輸的理念。

這個理念在很多球員身上都已經應驗,他們之中的將近一半人在失去位置後,都沒有回到原來的高度。

當然,雖然品牌代言並不至於對自己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但是貝克漢姆依然不想在這種事情上花太多功夫。

對於貝克漢姆來說,足球就是商業、社交、財富的基礎。

正是因為他在足球領域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才會有以來越多的品牌與他尋求合作。

但是他已經不想把時間花在給別人賺錢上,幾年前籤一個大合同對他而言是划算的。

因為他沒有行業地位、沒有錢、沒有人脈,拿一份代言合同不但能夠賺到錢,還能提升知名度。

但是現在哪怕阿迪達斯和耐克正向丟擲巨型合同,他還是沒太大興趣。

曼聯隊回到曼徹斯特後,耐克就多次與勞埃德進行聯絡,甚至把代言價格開到了4000萬米元每年,絕對是天價中的天價。

自從透過繫結喬幫主獲得巨大發展後,耐克就一直想在足球鞋領域複製喬丹神話,讓人氣一時無二的貝克漢姆推動旗下球鞋的銷售。

在1984年,耐克只是籃球鞋品牌裡的小癟三,當時阿迪達斯的市場份額超過50%,匡威簽下拉里伯德做代言人,銷售額吊打耐克,就連成立僅僅幾年的銳步都在銷售額上趕超了耐克。

耐克當時的境地非常尷尬,為了簽下喬幫助,因為喬幫主嫌棄他們,耐克負責人不得不求助喬幫主的父母。

喬幫主的母親當時是這樣說的:“我們應該給他們一次機會!”

由此可見耐克當時的情況有多慘,他們當時的球鞋售價僅有19.9米元/雙,三百六十度看起來都很low。

每股只有6米元,瀕臨破產的耐克當時乾脆梭哈,給喬幫主開出了250萬米元的大合同。

這個合同哪怕有諸多限制條款,但是在當時依然非常具有吸引力。

喬幫主中意的阿迪達斯沒有匹配價格,於是耐克得到了喬幫主。

後來發生的事情遠遠超出耐克的預料,喬幫主在新秀賽季就完成了5年合同期的所有指標。

其中包括最佳新秀、全明星、賣出價值超過400萬的簽名鞋。

喬幫主只有了3個月就是自己的簽名鞋銷售額達到7000萬米元,當年就完成了1.5億米元的銷售額。

16年過去,耐克依然在市場尋找喬幫主一樣的標杆人物。

過往的經驗告訴他們,只要能拿下貝克漢姆,足球鞋三年之內肯定能成為行業中的龍頭老大。

貝克漢姆和喬幫主身上有諸多的相似之處,最佳新秀、球隊核心、萬人追捧、擁有其他競爭者無法比擬的核心競爭力。

喬幫主年輕時100米成績達到10秒7,跳遠成績7.5米,原地縱跳雙腳離地高度1.2米,助跑離地高度1.5米,體脂率長期維持在8%上下,第一個三連冠時期甚至在7%左右。

後來甚至有人吹喬幫主的體脂率達到了3%,簡直是消掉人的大牙,但很多腦殘粉堅持認為喬幫主是神,神就應該是完美的。

甚至這3%的脂肪含量對於喬幫主來說都是一種侮辱,喬幫主就應該是0%糖,0%脂,無新增劑,保質期1000年的神。

如果喬幫主想飛,他就有辦法能飛起來。

甚至有腦殘到極致的粉傳說喬幫主從球場輕鬆跳到了三層看臺。

但是根據戴夫的常識普及看,正常人的體脂率低於5%就可能引起功能失調。

沒有脂肪的保護,一名運動員就像是遊戲裡的低護甲脆皮英雄,對手的衝撞此次都可能危害到身體的重要部位,乃至內臟。

戴夫還給貝克漢姆看過體質3%的健身運動員的肌肉線條,那是一種類似於乾柴的感覺,面板和肌肉之間根本沒有一絲空隙的感覺。

而且這種體質只是健美運動員的比賽狀態,他們賽後需要立刻補充水分、糖和營養,體質馬上又會回升。

貝克漢姆的身體條件自然沒有辦法與喬幫主相比,但是他擁有其他運動員都無法比擬的跑動能力。

目前為止,他單場最多的跑動距離是歐洲盃半決賽對陣法國隊時創造的168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