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眾知,勞力士是世界上著名的腕錶品牌之一。

當它向貝克漢姆敞開懷抱時,萬人迷覺得世界的大門又為自己開啟了一扇。

站在貝克漢姆面前的是維爾斯多夫基金會CEO尼爾,這名頭上已經生出華髮的瑞士人看起來俊朗挺拔,他不出對方的年齡。

從外表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個保持鍛鍊, 特別自律的人。

同樣挺拔俊朗,同樣帶著迷人的微笑,兩人握手時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自信。

如同鐘錶一樣自律,這正是貝克漢姆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一直沒有打算改變過。

“我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符合品牌內涵的人,同時我們也喜歡在各自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人,我們喜歡勤勉、也喜歡冒險、同樣也樂見優雅,我們還不排斥勇敢。

總之,我們熱愛所有的品質。”

貝克漢姆的嘴角又上翹了一些,他在心裡總結了一下,勞力士追逐代言人有兩個特點:

第一,不限量,只要符合要求的人都會爭取。

第二,勞力士的選人範圍廣泛,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各行業的翹楚。

這也不是多麼獨特的事情,誰家品牌也不選廢物對不對?

一番思考後,貝克漢姆認真傾聽對方的描述。

勞力士的運營由一家基金會複雜,原因是創始人維爾斯多夫經過了一番艱辛創業後,家裡人不願意接受這家公司,大概是嫌天天繞著工作轉太累了,人生失去了不少樂趣。

這個想法無可厚非,能開創一家如此有名的世界級腕錶品牌,創始人估計把家都安在公司,每天都想著工匠和創新,家裡人肯定受不了。

既然已經有人能掙錢, 幹嘛還要受這份罪, 掙這麼多錢,沒有時間花有什麼意思。

於是他的公司無人接盤,只能把資產交給一個基金會,讓職業經理人運作。

職業經理人群體存在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一個品牌不會因為話事人的一時腦熱而滑向深淵,缺點大概就是處處和利益掛鉤。

尼爾還在用陰陽頓挫的語氣介紹著企業文化:“1927年,一位叫做梅爾德斯.吉雷斯的女士第二次以游泳的方式橫渡英吉利海峽,很可以她又失敗了。

人們把她從冰冷的海水中救出,神奇的是,她手中的勞力士腕錶依然在精確的計時,在這之前,這塊手錶已經在水中浸泡了長達15小時......”

這故事,是你們公司專門做的文案吧......

貝克漢姆再次看向尼爾,他彷彿從對方的身上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銅臭味兒。

生意就是生意,再能裝最後都要回歸到錢上。

尼爾的套路在這個年代看起來還是很高大上,如果貝克漢姆還是那個倫敦東區的傻小子,現在大概已經心跳加速,熱血湧上腦門,眼含熱淚,哪怕貼錢都要成為一名勞力士的代言人。

但今時不同往日,經過了默多克、安舒茲、弗格森、老約翰、馬斯克和勞埃德這些人的影響,經過時間的洗禮,哪個品牌如果單純把貝克漢姆當作一名年輕的當紅球星來對待,那肯定是沒有做好功課。

尼爾先彪炳代言勞力士能給貝克漢姆帶來什麼,再講自己能給他提供哪些資源,一頓組合拳打下來,讓貝克漢姆想起來老約翰和他閒聊時講過的保險經紀人的促成套路。

貝克漢姆很清楚,下來尼爾的策略就是趁熱打鐵壓價。

因為在他的腦海裡恐怕不存在被拒絕的事情,所以要做得事就是儘量為基金會降低成本。

職業經理人的所有決定都是理性的,所有的工作在他們眼裡都得換算成績效。

“為了迎接你的到來,我們專門為你定製了一款手錶,相信它伴隨著你輝煌的職業生涯變得熠熠生輝。

隨著時間的洗禮,你和你的手錶必將成為尊貴的代名詞!”

是會越來越貴吧......

看著已經自己感到自己的尼爾,貝克漢姆覺得寒暄可以到此為止,面前這個人只是基金會的打工仔,他不能代表勞力士決策層的意志,也沒有能吸引萬人迷的人格魅力。

如果做成這筆生意,這個尼爾恐怕要吹一輩子。

但現實就是,越級拿下大佬的機會基本為零。

貝克漢姆簡單又寒暄了幾句,然後被勞埃德拉出來談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