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大衛的任意球水平也就那樣!”(第1/2頁)
章節報錯
英超上半程的最後一場比賽,曼聯隊客場1比1被切爾西打平。
比賽結束,曼聯隊沒有回曼徹斯特,而是從倫敦直接飛往東京,球隊將在東京獲得3天調整時間。
他們將在東京和巴西的達伽馬隊在豐田杯上一決雌雄。
作為歐洲和南美洲俱樂部之間對壘的最高平臺,豐田杯獲得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由於這兩個洲際代表了國際足壇的頂尖水平,所以豐田杯被視為世界俱樂部的登峰之戰。
豐田杯的前身是創辦於1960年的洲際盃,當時的比賽採用主客場兩回合定勝負的賽制,但沒有得到官方承認。20世界70年代,洲際盃比賽出現了球迷騷亂,幾支歐洲冠軍決定抵制洲際盃,改由願意參賽的亞軍隊頂替。
1974年,頂替拜仁參賽的馬德里競技以2:1的總比分擊敗阿根廷獨立,奪得冠軍。75和78年洲際盃則根本沒有舉行。
1980的歐洲冠軍諾丁漢森林隊乾脆拒絕前往客場,都說英格蘭球場火爆,南美洲球迷的火爆能力甚至讓英格蘭球隊都有點招架不住。
眼看比賽馬上就要舉辦不下去,主辦方只好把比賽改到第三國舉行,比賽方式簡化成一場定勝負。
當時主辦方希望把比賽地點放在洛杉磯,但是米國人對這項沒有油水可撈的賽事興趣不大,拒絕得也很乾脆。
看到米國不願意接盤,島國的豐田公司果斷向國際足聯申請在島國舉辦洲際,並且出100萬美元買下洲際盃23年的冠名權,於是豐田杯正式誕生。
精明的本子商人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找到了一個以足球為廣告載體的切入點,成功的宣傳了自我,擴大了影響力。當時,歐洲冠軍盃的商業開發並不充分,在南美與歐洲巔峰對決的概念下,贊助方提供了較為豐厚的獎金,最佳球員還可以得到一輛豐田車,使得比賽對於雙方都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當然,在歐洲足球充分商業化之後,當時那筆豐厚的獎金已經失去了誘惑。
獲勝者的獎金大概只有百萬美元左右,這筆錢分攤到全隊每個身上,確實沒有什麼吸引力。
第一屆豐田杯,主辦方給參加球隊大概6萬英鎊的出場費,這筆錢能夠極大得改善當時球員們的生活。
再加上參賽雙方的洲際對抗情緒,豐田杯被稱為全世界俱樂部的巔峰之戰無可指摘。
而到今年,貝克漢姆再也沒有聽過人提起錢的事,賽事組委會提供的那點獎金實在不值一提。
其他人不在乎,貝克漢姆就更不在乎。
跟著球隊在這裡折騰好幾天,贏球的獎金分攤下來還沒有他的週薪多。
只要他願意,抽出一天時間拍個廣告的費用就夠豐田杯好幾年的冠軍獎金。
比賽的獎金還不如賽事主辦方給最佳球員獎勵的豐田汽車有噱頭。
雖然一輛汽車在職業球員眼裡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架不住獎勵機制:發給最佳球員。
兩支球隊出場的20多名球員裡最終只有一個人能開走汽車,這就是這輛汽車的魔力所在。
男人是極具好勝心的生物,職業球員尤其如此。
獎品價值不重要,重要的是榮譽。
得到汽車的肯定是勝利一方中表現最好的球隊,這就夠了。
男人嘛,要得就是面子,要的就是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