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驚喜還是驚嚇?(第1/2頁)
章節報錯
和勞埃德溝通了半天,貝克漢姆才知道電影的名字叫《一球成名》,於是他果斷去求證自己的人肉搜尋器老約翰。
當他寫出電影名時,紙頁上立刻看到了老約翰的回覆:“!!!”
原來老約翰的世界也有一部同名電影,2005年上映後票房不錯,後來又拍了兩部,直到第一部的口碑都消耗光才罷休。
“以前沒怎麼和魯伯特接觸,沒想到這老頭子的商業眼光倒是挺超前,不過這種電影的故事線很簡單,什麼時候拍都無所謂。”
老約翰誇了誇默多克的商業頭腦,但也沒把這部電影當回事,畢竟說白了就是一部勵志體育電影,只需要講述一個窮孩子為了夢想來到英格蘭,經過一番艱苦付出,夢想照進了現實。
故事線就是這麼簡單,不需要新套路。
只要故事細節處理得好,電影拍得走心,緊扣熱門題材基本能火。
作為勵志類電影的忠實愛好者,貝克漢姆深諳其道,他從小到大都一直在觀看這種套路的電影,而且還經常被燃到。
作為一個資深體育影迷,他對這類電影絕對有發言權。
為什麼那麼多成功電影都是這個套路?
難道那些導演都是混日子的,套著模板就敢上?
難道影迷層次都不高,就適合這些?
都不是,這是市場實踐得出的結論,也是體育電影最大的賣點。
這些年倒也不缺自視甚高,想要“推陳出新”的導演,結果絕大多數都因為自己的腦洞一拍返貧,沒有再體育電影裡露過頭。
這是貝克漢姆從老約翰的話中產生的聯想。
此外,他還從對方的話中捕捉到了一個資訊,那就是這個傢伙的社會地位肯定不低。
他說自己以前沒和默多克接觸,這說明他的身份是有機會夠到那個階層的,這相當厲害。
老約翰的層次遠遠沒法達到傳媒巨頭的水平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應該沒有相差太多社會等級。
或者說,他身上至少有被傳媒大鱷利用的價值,和自己現在的情況有點像。
當然,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吸引大家的肯定不是細皮嫩肉,很可能因為他掌握著某項重要技術或者資源。
也是個不簡單的人,看來曼聯球迷群體中不乏高能量、高學歷、高能力人群。
說到最後,貝克漢姆並沒有把話說死,這些涉及商業的事情都要溝通才能敲定。
畢竟自己只是一名球員,其他不說,光是與主教練的關係處理不好,日子都沒法好過。
和其他運動或者娛樂明星擁有很高的自由度不同,職業足球運動員只是團隊的一份子,就算表現再出彩,這樣的情況依然不可能改變。
貝克漢姆對待商業活動的態度非常謹慎,這種微妙、敏感的事稍微疏忽一下就得惹出大亂子。
大家都不傻,商業活動說白了就是撈錢,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撈錢的機會。
看到自己三天兩頭參加活動,動輒就能捲走成百上千萬,教練和隊友們心裡沒想法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自己去恰爛錢,不能給眾人落下把柄,也得儘量讓所有人都覺得舒服。
具體來說,首先不能打亂主教練的備戰計劃,還不能給隊友們增加負擔。
這倒不是誰怕誰的事,貝克漢姆覺得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尊重,老頭和隊友們都給過自己很多的支援,所以自己有事情也不能打擾大家。
於是第二天,貝克漢姆早早找到弗格森,把拍電影的事情說明白,然後把劇情放到桌子上。
從劇本看,這部電影還想在卡靈頓訓練基地取景,不知道老頭怎麼看。
如果他覺得沒問題,大概還得和董事會說一聲,畢竟涉及俱樂部的事情也不是他說了算,他上面還有董事會。
弗格森粗略地掃了一眼劇本說道:“這幾天沒時間看這些,等有時間我再跟你聊聊。對了,他們這次給你開了多少出場費?”
貝克漢姆聳聳肩笑著說道:“我覺得現在還沒到談價格的地步。”
弗格森點點頭:“大衛,很高興你能這麼想。作為父母,最煎熬的時光就是孩子們以為自己已經成熟,但實際還達不到那種程度的日子。孩子們希望和父母平等對話,甚至希望擺脫父母的控制。到了那個份上,通常不歡而散。
大衛,我第一次見到是11年前,那時候你只有這麼高,從進辦公室起就在瑟瑟發抖。”
弗格森用手簡單比劃了一個高度然後繼續說道:“沒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但凡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護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