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究竟是巴西隊的矛尖,還是他們的盾破(第1/3頁)
章節報錯
德國隊與克羅埃西亞隊四分之一決賽讓貝克漢姆覺得很不舒服,他覺得作為“沒落的君王”,德國人應該結束得體面一些。
雖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但他總覺得克羅埃西亞隊就像是弒君者,在老邁的王者體力不支時連捅對方三刀。
贏得畏畏縮縮,輸得窩窩囊囊。
如果英格蘭隊能獲得小組第一,打掉克羅埃西亞,遇上德國人大概能在剛正面的情況下打對方四個。
克林斯曼和比埃爾霍夫依然有威脅,但肯定不復當年之勇。
少了薩默爾的德國中場絕對不如英格蘭隊硬,也不如英格蘭隊的中場耐造。
第二天,其他英格蘭隊都持類似的看法。
這足以說明眾人對這個強大對手的尊重和或多或少不甘心。
這些老傢伙要死也得死在英格蘭人手裡,還我們歐洲盃......
越是到世界盃的最後階段,貝克漢姆越是能感覺到法國人的在賽程安排上的用心良苦。
如果東道主能打進決賽,那麼他們從四分之一決賽到決賽都講在法蘭西球場比賽,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完全不需要舟車勞頓。
而看到巴西隊的賽程,大家更能體會到這一點,衛冕冠軍從沒有在相同的地方連續踢兩場比賽,他們每踢一場比賽都要奔赴下一個城市。
這種賽程光是想想就知道有多折騰,每場比賽的間隔只有3到4天,巴西人每次都需要在路途上浪費一些時間,而這僅僅是明面上的損耗。
實際上巴西隊要更慘,因為他們每場比賽以後都要去適應新的酒店,還要適應新的場地。
比如說在三年後開戰的半決賽中,英格蘭隊只需要待在馬賽以逸待勞,對手到來就夠了。
貝克漢姆認為這都是東道主消耗巴西隊的方式,從分組就可以看出,只要法國隊和巴西隊能以小組第一晉級淘汰賽,他們要麼遇不到,要麼只能在決賽中遇到。
東道主打巴西,這恐怕是法國人最期待的結果。
但是隨著英格蘭隊晉級半決賽,法國人的意見出現了分歧,很多人都希望英格蘭隊在決賽同法國隊會師,然後一決雌雄。
要知道這樣的設想實現的希望極小,誰會把希望寄託在一支8年沒有參加過世界盃的球隊身上。
這就像第一次參加世界盃的克羅埃西亞隊一路淘汰羅馬尼亞和德國隊晉級半決賽一樣,初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仔細研究過程又在情理之中。
從賽程上看,無論是阿根廷、荷蘭或者英格蘭隊遇到巴西隊,在賽程上獲得的便利都比對方多。
東道主就是想讓巴西隊帶著一身的傷口在決賽上和他們相遇,然後上演一出“巔峰之戰”,這大概就是東道主的福利。
......
四分之一決賽後的第二天,英格蘭隊進行了簡單的戰術訓練。
一天就真槍實彈地練了兩個小時,可貝克漢姆還是覺得很疲勞。
這也難怪,足球比賽本來就是非常消耗體能的競技運動,按照科學手段對於球員血紅細胞的監測,一名職業球員打滿球場,每天保持小幅度運動的情況下,三天後才堪堪可以出場比賽。
貝克漢姆比較認同這個說法,在效力曼聯的三個賽季中,他經歷過無數次一週雙賽。
往往是出場時肌肉還帶著些許前一場比賽遺留下來的痠痛,隔三天踢一場比賽就是足球比賽的極限,如果間隔時間再短只會損害球員們的健康。
訓練的內容還是那些內容,但貝克漢姆卻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來自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