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立刻遭到了弗格森的嘲諷:“足球行業一直流行一個說法,新聞記者不需要有腦子,只要不是傻子就行。

我本來是不信的,但是看到你之後我信了。

而且我認為就算是傻子都可以當記者。”

這個不懷好意的記者傻傻坐在那裡,說話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幸好還有腦子正常的記者,於是弗格森藉機先把大合同的事捅了出來:“大衛的那部電影在休賽期就完成了拍攝,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投資方想讓他拍攝續集,並且送上了一份天價合同。

大衛詢問了我的意見,我們都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足球運動員就應該以主業為主,曼聯的球員不可能因為經濟問題而煩惱。”

......

弗格森的話被多家媒體大肆轉載,這時大家才發現自己的想象力還是有些狹窄。

雖然曼聯主帥沒有說明具體價格,但是他很明確地透漏,貝克漢姆拿到的價格遠超過最高轉會價格。

這說明投資商給貝克漢姆開出的價格應該超過3000萬美元,確實是天價!

更讓人無法想象的是,貝克漢姆竟然拒絕了這份報價,這得有多強的定力。

於是開始有人質疑資訊的真實性,他們覺得以貝克漢姆的經濟能力,根本扛不住這麼大的誘惑。

可偏偏弗格森說他扛住了,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會不會是他在說謊?

沒辦法,大多數新聞工作者的收入也就是用來養家,他們的經濟狀況有可能比貝克漢姆的父母好一些,但是絕對達不到中產階層。

你指望這種群體的人相信有人會拒絕4500萬英鎊是不可能的。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恐怕都會毫不猶豫的為了這些錢奉獻身體和靈魂,還可以為了這些錢出賣朋友和家人。

他們就生活在一個互相出賣的行業,所以根本不相信有人會對錢不動心。

雖然這些看起來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看得懂。

尤其是那些八卦新聞,沒有什麼營養,都是給下層勞動者消磨時間用的。

越是生活在社會底層,越社會的瞭解就越片面,也就越容易被引導,這些帶節奏的人對這一套玩得很熟練。

對於這些以八卦為生的新聞工作者而言,塑造一個英雄不如製造一個爭議人物,這樣才能產生持續的話題,才能持續讓話題發酵,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來買報紙。

作為一名深諳此道的文字工作者,胖尼克馬上在體育版塊怒懟了這些“豬腦子”同行。

他大致展示了一下貝克漢姆的收入構成,最後得出結論:大衛的稅前收入超過一千萬英鎊。

這個數字就是要讓大眾看到,貝克漢姆不差錢,如果拋開稅收不談,他大概用5到8年就能掙到這些錢。

那麼問題來了!

一個年收入十萬英鎊的人會為了五十萬英鎊的工作放棄自己的工作,拋棄自己的賴以為生的基本盤嗎?

不可能,而且隨著收入的提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底限一定會越來越高。

經濟基礎的改善會增加一個人背叛現有生活的成本,這件事大家都明白。

尼克一一駁斥了那些低水平記者們的論點,順帶著給大家普及了一波球員的收入構成。

他爆錘同行的時候一點兒情面都不留,幾乎等於在《太陽報》上掛對方,這一波讓那些八卦小報都沉寂了下來。

但永遠不要指望這些豬腦子同行能夠善罷甘休,他們的節操不值錢,他們的臉面也不值錢。

隨著接下來一週票房的公佈,這些八卦製造者又有了新話題。

《泰坦尼克號》上映超過一個半月,票房依然保持在2500萬美元的平臺,而《暮光之城》馬上就要跌下2000萬美元平臺。

前者的票房依然強勢,後者因為固定群體的枯竭,票房已經發生了明顯的下滑,在拿到票房三連冠後,明顯產生了後繼無力的跡象。

於是又有人開始搞事情,大家透過自己的渠道得到了兩條訊息,作為《泰坦尼克號》的男主角,萊昂納多的片酬僅有250萬美元,而貝克漢姆的片酬則是達到了500萬英鎊,是對方的兩倍都不止。

為什麼一名足球運動員的片酬會高於一名專業演員?

如果論演技,貝克漢姆絕對比不上萊昂納多,而且兩個人對於電影的付出完全不同。

這個話題一出現,八卦媒體們就像豺狗一樣同時圍了上來,都想從貝克漢姆身上咬下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