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森的情緒顯然很不錯,全程都很配合採訪,還時不時和記者開個玩笑。

這時候最無奈的人就是溫格,雖然希曼當了一回背景板,但是他不需要在剛剛承受暴擊的時候就面對媒體。

而他還得耐著性子和記者一起回顧自家球隊被絕殺的瞬間。

他客套了幾句,發現記者依然不依不饒,只能來點發自肺腑的:“足球比賽就是這樣,有時候一個瞬間發生的事情就決定了整場比賽的結果。

但這並不代表比賽只是那麼一瞬間,這樣描述對於其他球員來說並不公平,也不能充分反映出場上的情況。

我的球隊在絕大多數時間都表現得很不錯,平局對於雙方來說是一個更加合理的結果。

這就像商業電影描述的一樣,主角在形勢萬分緊急的時刻挺身而出,拯救了全世界。

這種情節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在很多時候用來表達人們內心的美好向往。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發生了,這個年輕人用了幾秒鐘就毀掉了我們所有的努力。

雖然不太情願,但是我不得不承認,他的表現非常特別......”

貝克漢姆的任意球在當晚的《英超精華》中被反覆播放,這個進球伴隨著這個英俊年輕人的面孔一遍又一遍加深著觀眾的記憶。

結合可口可樂的廣告,那些從來不關注足球的人才意識到,這個帥哥竟然不是娛樂明星,而是一名職業球員。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才華,這個帥哥有點東西!

第二天的報紙上,大多數體育報紙上都充斥著對貝克漢姆的吹捧。

《大衛,年僅21歲即成為任意球大師》。

《天才球員用任意球絕殺阿森納》。

《詭異弧線製造絕殺,英格蘭再現世界級任意球手》。

這就是英格蘭媒體的風格,他們會用各種誇張的描述手法來調動讀者的情緒,帶動大家的判斷。

在這樣的原則下,精彩瞬間會被吹捧成歷史經典,而一時的失誤也會被刻畫成眾矢之的。

媒體們絞盡腦汁製造出的新聞就像肥皂劇,每一部看起來都很像,看完第一部也許很爽,但再看就會發現同質化極其嚴重。

相比於其他媒體,《太陽報》的評論就要客觀很多。

無論貧窮富有,疾病健康都無腦尬吹貝克漢姆的胖尼克在所有人都在吹捧萬人迷的時候卻另闢蹊徑,把報道的重點都放在進球前的過程裡。

“大衛的任意球完全有資格入選賽季最佳進球,人們記住了他的任意球,也記住了他的顏值,卻忽略了他的勤奮。

比賽進行到第75分鐘,阿森納的左邊後溫特伯恩已經出現了抽筋跡象,在隨後的10分鐘時間,他幾乎喪失了跑動能力,這導致了阿森納隊的全面被動。

正是因為阿森納中場支援左路,才造成了門前的一片混亂,基恩正是抓住這個機會製造了寶貴的任意球。

大衛全場跑動超過13000米,在他的衝擊下,阿森納的左後衛溫特伯恩被迫增加了跑動距離,他本場比賽的跑動距離將近12000米。

大衛用自己的跑動拖垮了對手的左邊路防線,他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展示才華的機會!”

《太陽報》的主營娛樂和社會版塊,他們從上賽季開始就放手讓尼克折騰,第一個原因是他們不靠體育版塊吃飯,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看中了貝克漢姆身上的明星潛力。

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埋了一年的伏筆,竟然在一場正經比賽之後的正經評論後開始發酵。

透過媒體的反覆報道,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曼聯10號球衣的單日銷量出現井噴式增長,據說購買者多數為女性。

而《太陽報》第二天在沒有爆炸性新聞的情況下銷量猛增。

於是經過討論,《太陽報》在第三天的體育版塊爆出獨家新聞。

可口可樂邀請貝克漢姆作為英國地區代言人,並送上價格不菲的代言合同,但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