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聯在英超前四個賽季拿到了三個聯賽冠軍,在英格蘭的影響力已經能和前任霸主利物浦同日而語。

按照體育界不成文的規則,在一個賽事裡三連冠才算得上一個王朝。

不過很多人已經開始相信,這個蘇格蘭人建立王朝是遲早的事情。

自從利物浦隊慢慢衰落以來,利茲聯、阿森納、布萊克本都獲得過聯賽冠軍,但是這幾家俱樂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隻有能力拿一次冠軍。

這四支球隊無一例外的在獲得冠軍後失去鬥志,再也沒法激起鬥志。

靠支票打造的布萊克本隊把這個效應放大到最大程度,他們組隊的第一年充滿鬥志,一直和曼聯拼到最後一輪,並且最終捧起了冠軍獎盃。

但是花錢買來的僱傭兵們第二個賽季馬上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布萊克本上個賽季都瀰漫這一種錯覺,自己是冠軍,贏球就應該毫不費力。

結果連續輸給中下游球隊,緊接著僱傭兵們開始互相埋怨,還沒踢到聖誕節就宣告撲街。

上賽季結束,不少有點素養的評論人已經開始琢磨曼聯隊的情況。

和這幾支爛三片冠軍相比,曼聯隊顯然比他們有內容。

雖然曼聯隊被布萊克本以1分的優勢奪走了聯賽冠軍,但是他們的陣中依然門將如雲。

保羅.因斯和坎切爾斯基都是同位置上最強的球員,馬克.休斯年齡不算大,鼓起勇氣支稜一把,他們的奪冠希望不比紐卡斯爾聯差。

就在大家以為上個賽季要雙雄爭霸的時候,弗格森一口氣處理掉了因斯、馬克.休斯和坎切爾斯基。

這個舉動讓眾多媒體大跌眼鏡,大家都覺得曼聯隊的主教練腦子有泡。

要知道上個賽季可是他的合同年,在自己的合同年把奪冠功臣一口氣處理掉,面對英超其他球隊哄抬物價死活不認慫,弗格森這一波操作基本上前無古人,今後也很難有來者。

如果卡靈頓的孩子們沒有扛住壓力,開局連續崩盤,那弗格森後來恐怕就是英超十年,英超二十年,乃至英超五十年的十大奇葩主教練。

但是這個蘇格蘭灣區工人家庭長大的孩子不僅頭鐵,而且命硬。

哪怕紐卡斯爾聯隊在聖誕節已經拿到了兩位數的積分優勢,他還敢硬剛,而且在兩次直接對話裡雙殺了對手。

曼聯隊最後奪冠的方式讓支援他的人和看衰他的人都沒有脾氣,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

雖然這些足球人上賽季還沒明白過味兒來,但是透過一個賽季的觀察,有腦子的人還是琢磨出了點味道。

從曼聯轉會出去的幾名球員職業生涯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保羅.因斯在意甲中規中矩。

馬克.休斯上個賽季是切爾西的最佳射手,坎切爾斯基上個賽季打進16球,看起來倒是延續了狀態,但如果細心觀察,就能看出點意思。

這兩名球員離開曼聯後,都被切爾西和埃弗頓像珍寶一樣捧在手心,給他倆無限開火權。

他倆的表現是被放在核心的結果,就是哈士奇戰隊裡的老狼,看起來牛逼,實際上已經開始掉牙了。

果然,這個賽季的夏季,切爾西從尤文圖斯買來了曾經的歐洲頂級前鋒維亞利。

而坎切爾斯基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狀態下滑,速度已經打了七折。

可以預見,他倆的職業生涯混不了太久。

而曼聯這邊就厲害了,“92班”的六個孩子經過上賽季的洗禮,實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這時候大家才發現,霍位元生薑頭是傳球大師,稚嫩加里在歐洲盃上可以單防世界級前鋒,二愣子巴特是半肉半輸出,小白臉大衛竟然成了球隊賽季的最佳射手,在聯賽裡比坎切爾斯基還多進了一個球。

等埃弗頓的明星邊鋒被高利貸討債再次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媒體們才恍然大悟。

這一進一出,曼聯隊那個壞老頭賺了一個億,還把不良資產都甩給了接盤俠。

在不經意間,曼聯隊不但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冠軍,還完成了大換血,這一波操作簡直可怕。

所以這個賽季初弗格森又開始迷之操作的時候,不少媒體都選擇持中立態度。

左臉剛被打完,又把有臉湊上去,那不是菲利普.內維爾麼。

對了,哪怕是內向菲爾都跟著曼聯隊混到了一次冠軍,還跟著英格蘭隊混到一次歐洲盃四強。

哪怕他原地退役,現有資歷也能戰勝90%的英超球員。

所以當弗格森天馬行空地不斷嘗試新動作,咳咳,是新球員組合,讓球員們去踢他們完全不熟悉的位置,又不斷讓新加盟的球員首發登場時,曼聯隊打出了五年來最差開局。

質疑聲依舊不大,最大的阻力反倒是來自球隊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