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意味人才濟濟荷蘭隊能成為英格蘭隊的勁敵,沒想到荷蘭隊就是樣子貨,球員各踢各的,被鬥志昂揚的英格蘭隊打了個4比1。

這場比賽結束後,整個歐洲都震驚了,原來英格蘭這麼強!

兩支球隊從開場就一直對攻,結果希勒和謝林漢姆都打出了雙響,而荷蘭隊在比賽尾聲才可憐巴巴打進一球。

貝克漢姆在比賽尾聲再次獲得上場機會,只是這次他嗨不起來了,維納布林斯給他的任務是傳接球,壓節奏。

賽會制比賽時間緊,任務重,成熟的球隊都會節省體能,只要像瑞士那樣的傻小子才會和小組最強的對手往死裡拼。

貝克漢姆上場後接替了安德頓假邊鋒,真中場的踢法,順利把時間耗盡。

比賽結束,貝克漢姆一身行頭乾乾淨淨,基本上連汗都沒怎麼出。

這次出場真心無聊。

三輪小組賽結束,英格蘭隊以2勝1平的成績位列小組第一,荷蘭和蘇格蘭同積4分,只以淨勝球優勢艱難出線,在第一輪拼盡全力的瑞士隊一直沒緩過勁,先後輸給荷蘭和蘇格蘭,成了A組的吊車尾。

與此同時,法國和西班牙從B組中出線,後者將會成為英格蘭四分之一決賽的對手。

C組出現了大家沒有料到的情況,德國和捷克聯手出現,米國世界盃亞軍義大利隊連小組都沒有出線就回家了。

D組中舒梅切爾領銜的衛冕冠軍丹麥隊小組都都沒有出線就跪了,這個小組出線的兩支球隊是葡萄牙和克羅埃西亞。

其中葡萄牙隊黃金一代已經成型,克羅埃西亞隊世界盃黑馬的陣容也基本集齊,這個小組的兩支出線球隊都有一點隱藏屬性。

這一屆歐洲盃進行了擴軍,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增加到了16支。

小組出線的8支球隊進行單淘汰賽,最後決出冠軍。

另外本屆歐洲盃的規則也有了變化,兩支球隊積分相同時不再比較淨勝球,而是球隊之間小組賽中的交戰紀錄,佔優者名次靠前。

最令人矚目的改變則是“金球制”,也就是說在比賽打平進入加時賽,任何一方進球之後比賽立即結束。金球決勝制的新規則第一次被運用到國際大賽上來,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這個賽制後來被大家成為“金球死亡法”,參加淘汰賽的兩支球隊在常規時間內戰平,就要面臨隨時被淘汰的風險。一旦有球隊進球即宣告比賽結束,殘忍程度和突然死亡的形容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匯聚了歐洲幾乎全部的足球強國代表隊,本屆歐洲盃從小組賽開始就踢得火花四濺,非常激烈。第三小組被稱之為“死亡之組”,德國、捷克、義大利和俄羅斯四支傳統強隊競爭兩個名額出線,將歐錦賽的激烈競爭演繹到了極至。

德國名將如雲,但捷克也同樣不遑多讓,波博斯基、斯米切爾、內德維德、博格、內梅切克等球員早已名震四方。而捷克和德國因為二戰等歷史世仇原因,在比賽中踢得非常火爆,犯規的情形數不勝數,比賽也給歐錦賽制造了仇恨的味道。

最終德國人技高一籌,以非常硬朗和強硬的風格,在比賽中2比0擊敗了捷克,狀態正佳的齊格和中場核心穆勒分別進球。

而隨後出戰的義大利隊則爆出大冷門,不僅比賽中被紅牌罰下一人,而且在10人應戰的惡劣形勢下被捷克2比1擊敗。相對而言,傳統豪強俄羅斯隊則未能完全承繼前蘇聯的足球財富,三場比賽都踢得不溫不火,沒有佔得先機。

最後這個小組出線的是德國和捷克,義大利隊表現不佳,早早地捲起鋪蓋走人。

而對於曼聯球迷來說,這屆歐洲盃多少有些遺憾。

作為這個賽季的英超冠軍,俱樂部只有4名球員參加歐洲盃,除了貝克漢姆和內維爾兄弟外,只有舒梅切爾參加了比賽。

最讓人嘆息的是,曼聯的國王,英超的賽季最佳球員坎通納雖然入選了大名單,但卻在最後時刻落選。

國王到了法國隊突然像是變了一個人,和教練不對付,也和隊友過不去。

法國隊的主教練是名氣並不響亮的雅凱,他已經找到了兩年後世界盃的冠軍陣容,德尚、齊達內、布蘭科、德塞利、圖拉姆、佩蒂特、卡倫布、德約卡夫、利扎拉祖、巴特斯組成的陣容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戰鬥力。

這一批球員在後世聞名世界,但在這時候,他們只不過是雅凱根據個人好惡徵召的私家軍隊。

在集訓期間,雅凱完全鎮不住坎通納,後者還和當時被欽定為球隊核心的德尚矛盾很深。

為了不讓坎通納損害自己的威信,為了不讓他損害法國隊的利益,雅凱一咬牙,一跺腳就讓坎通納落選了。

其實一直以來法國隊的內部都存在很大問題。

他們的球星們個性很強,更衣室人人都只顧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