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連贏三場有酒喝(第2/2頁)
章節報錯
......
這些天各家媒體都很關注曼聯隊的表現,如果他們再輸一場,恐怕要試著學會堅強了。
年輕人頂住了壓力,他們的表現也得到了媒體的認可。
《每日郵報》的體育版面稱讚了年輕球員們的表現:“曼聯隊的首發陣容有4個年輕人,在經歷了上一場災難般的表演後,這4名球員頂住了壓力,他們的表現配的上一場勝利。
保羅.斯科爾斯為球隊打進了第一粒進球,大衛.貝克漢姆的跑動能力令人驚歎,並且為基恩的致勝球送上助攻。
同時,加里.內維爾和尼基.巴特的表現也非常穩定。”
其他知名報紙也紛紛跟進,現在全英格蘭人都等著看曼聯隊的後續報道,這一期跟不上,想要吃瓜的球迷恐怕就要去看其他報紙了。
《衛報》在報道曼聯的表現時,認為上一場比賽整支球隊都表現很差,不僅僅是青訓球員,幾個年輕人被頂在風口浪尖,只是替其他人背鍋而已。
這家媒體在曼聯隊被落井下石的時候,評價就很客觀,這場比賽更是讚賞有加。
他們認為曼聯俱樂部在同一個時間節點湧現出了5到8個實力出眾的年輕球員,並且有至少10人能在英超踢球,這表明俱樂部這些年的青訓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他們預言曼聯隊也許會在不經意間完成新陳代謝,繼續統治英格蘭。
這個評價算是相當高了,當下的主流玩兒法可是買已經在聯賽中證明過自己的球員,拿年輕球員賭博被普遍認為是不成熟的表現。
比如BBC就堅持認為曼聯隊大面積使用年輕人將導致這個賽季顆粒無收,弗格森在賽季末大機率沒有辦法得到俱樂部的續約合同,這簡直是幫人養孩子,給繼任者打基地。
大多數媒體都和BBC持同樣的態度,他們認為曼聯隊這一批身材瘦弱的年輕人也許在青年隊出類拔萃,到了一線隊會逐漸變得平庸。
不過也有不走尋常路的媒體,天空體育就在第二輪的賽事集錦中特別稱讚了曼聯隊的年輕球員,並且用將近5分鐘的時間把這群孩子呈現在了球迷面前。
貝克漢姆在這5分鐘佔據了相當的比重,首先要歸結於他在兩場比賽均有出色表現,基於他遠遠領先同一時代的顏值,成為了這段小專題的重點人物。
天空體育和英國廣告公司(BBC)屬於競爭對手,為了提升收視率,兩家媒體時不時會對一件事提出不同觀點。
單看體育領域,天空體育這些年表現得更具商業化,更能引領潮流。
BBC屢次透過媒體質疑年輕的曼聯隊,天空體育偏偏要站在曼聯隊一邊。
於是在比賽當天的賽事集錦中,“92班”第一次呈現在全英格蘭球迷的面前。
作為顏值擔當,貝克漢姆想低調,實力都不允許,何況他也沒想低調。
大家忽略了他第二場比賽12000多米跑動距離,只記住了他主罰定位球時的姿勢,他金色的頭髮,深邃的藍眼睛和陽光般的笑容。
大家開始留意貝克漢姆,有人認為他的顏值堪比美國演員萊昂納多。
小部分人覺得貝克漢姆沒有萊昂納多帥氣,他們的聲音隨後被更多人淹沒,大多數人認為一個演員在男性魅力上完全不可能與一名足球運動員相提並論。
不管爭論結果如何,貝克漢姆的名字迅速跨越到了足球之外的領域。
《泰晤士報》索性在社會版塊介紹了這名來自倫敦市雷頓斯通區的年輕人,他們把重點放在了貝克漢姆的成長軌跡。
貝克漢姆雖然出生在倫敦,但是從小都生活在倫敦的東區,那裡生活著整個城市的下層民眾,是克蘇魯小說裡的天然取材地點。
《泰晤士報》找到了很多貝克漢姆小時候的鄰居、同學以及18歲前寄居時的房東,透過這些人的視角來了解他的過去。
一夜之間,貝克漢姆發現自己穿著運動夾克的照片出現在了社會版塊。
不過並沒有特別的感覺,勝利效應而已,下場踢不好照樣有可能回預備隊。
反正他每天都是家和訓練基地兩點一線,哪怕出現在《太陽報》第三版也沒啥鳥用,關鍵還得用足球說話。
現在他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全身痠痛,尤其比賽中被撞擊的位置,已經出現一片淤青。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結果非要憑藉才華,他覺得自己應該再睡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