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三老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想到這,關靜年不由嘆了一口氣。
受遊戲規則與人類之間差別的限制,關靜年對“豹子”的隱藏結果不報一絲希望。
他直接退而求其次,打算從他所熟悉的正義聯盟幾個人的人物性格入手,挨個分析出他們在面對四個選項時的表現,並根據這些猜測,建立出相應的數學模型,匯出最有可能被多數人選中的那個選項。
但是,想要得到可能性更大的結果,還有一個問題丞待解決……究竟有沒有第六位遊戲玩家,第六位遊戲玩家又是什麼陣營和立場。
如果有第六名玩家,那麼此時場上就還剩下五名玩家,而遊戲規則給出的四個選項,就一定會選出結果。
如果沒有第六名玩家,那麼這次的“選擇題”,就有可能出現四個遊戲玩家,每人都選擇一個不同選項的結果。
因為每個選項背後所佔的遊戲玩家數量相同,也就無法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多數決”結果。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BUG,遊戲規則不可能放任不管。
所以,要麼,這個BUG出現時,四條選項同時生效,要麼,這個BUG在設定好的遊戲規則中根本就無法出現。
關靜年(綠箭俠)傾向於後者。
而從後推前,便可以輕鬆得到一個結論——除他們五個人之外的第六名遊戲玩家真實存在!
那麼,把這個變數也計算進去後,四個選項中,最多可能有兩條會生效。
考慮到這四條選項中附帶的不同的負面限制,關靜年認為,最有可能成為遊戲結果的,是這兩條。
“A:標記出三老案的殺人兇手,但該標記只有選擇該選項的其中一名遊戲玩家可以看見。
B:指定某個人只能說真話,但當該人聽到假話後,真話的限制就會破除。”
選擇A是因為,提前一步知道兇手後,在對照案件卷宗上記錄的資訊時,可以分析出更多的情報來。
這是蝙蝠俠的強項,關靜年猜測蝙蝠俠扮演的某個角色,有很大的機率會選擇A,如果選A的人為零,那麼有很大可能,蝙蝠俠扮演的角色本身就知道兇手是誰,當然,也有可能他故意不選,誤導其他遊戲玩家,讓他們以為他知道殺人兇手。
而鋼骨……半電子人的行事方式已經印在了他的骨子裡,他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作出改變,所以,他也會遵循“物美價廉”的“科學性和證據性”規律,尋找出最合適的選項。
剩下的綠燈俠……綠箭俠已經知道了他扮演的遊戲角色,透過角色人設和他自身性格判斷,他大機率會選B。
剩下的兩個選項中……
C選項隨機性太大,會出現很多種複雜的可能性,為了穩妥起見,不能選。
而D選項隨機讓一名NPC看到三老的靈魂,這本是一項不錯的想法,但是,考慮到此時的社會環境和信仰背景,考慮到靈魂的不可控性,同樣是為了穩妥起見,它也不能選。
於是,剩下的A與B,便是最合適的選擇。
而A與B相比,B又是一個更優的選項。
根據遊戲規則給出的幾個選項來看,殺人兇手明顯就在這個房間裡,就在他們之中,這就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殺人兇手總會暴露,提前知道兇手是誰,延後知道兇手是誰,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B選項“指定一個人只能說真話”,很明顯,要有用的多,是四個選項裡最有實用性的附加條件。
雖然限定於“他聽到假話之前”,但那也足以從那個只能說真話的人口中,問出足夠多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