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楚王是道大餐(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路大軍分三日出城,三營主將彭金洪率本部一萬兵馬出德勝門,過雞籠山,大軍第二天便步入南康府境內。
離南昌城最近距離的建昌縣知縣李長庚早就猜到反賊肯定不會滿足於只佔領南昌一城的,他們定然會派兵北上攻南康九江兩府。
結果這才過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反賊果真出兵。
李長庚作為建昌知縣,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動員建昌縣的百姓前來守城了,可惜當地百姓因為聽說了官軍在九江府劫掠的事情後,對朝廷就不再報以希望。加上近來幾個月,不時有從南昌回來的百姓在民間宣揚反賊的政策,說什麼打倒地主分田地,廢除一切賤籍等話。
這些話若在平時或許百姓們還不太會往心裡去,因為大傢伙覺得那根本不可能發生。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南昌府時常有訊息傳來,許多在南昌府境內有親戚的百姓都得到訊息,莫大王在南昌大搞均田廢籍的政策,南昌的百姓各家各戶都分到了田地不說,甚至一些曾經的賤民子弟還能讀書,以後還有做官的資格。
中華幾千年,如果說哪件事情是這片百姓最喜歡的,恐怕除了做官之外就沒有第二選項了。
對於做官,中華大地百姓幾乎有著痴迷一般的瘋狂,不知多少少年夢想自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事情。
只要是男人,都夢想著有一天能夠居於廟堂之上。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在大明朝,有許多人的出身就註定了他不能做官的,這種人哪怕他學識再淵博,學問再深厚,他也註定無法參加科舉。
這些人便是大明開國以來活在賤民制度下的人群。
這些人多是雜役,犯官,娼妓,優伶,胥吏,軍戶等各種賤民的後代。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莫大王新令一發,賤民們都脫離了賤籍,他們的後代可以讀書,可以參加考試做官了。
這可不得了,不知多少賤籍為此奔走相告,這政策就猶如病毒一般在南昌府的周邊四散開來。
因為在這個時代,被擋在科舉之外的賤民實在太多了。
如大戶人家的佃戶,僕役的後代,那都是沒用參加科舉的資格。
還有軍戶,優伶,娼妓,胥吏,這些人的後代生生世世都是賤民,可謂是永無翻身之日。
對於這種一眼能看到頭的日子,這些人對於生活是沒有任何理想可言。
沒有了理想沒有了希望的生活,活著也僅僅是苟延殘喘罷了。
國人都有傳宗接代,望子成龍的傳統,沒有哪個當父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跟自己一樣一輩子給人打雜當下人,也沒有哪個娼妓會願意自己的孩子一輩子當個龜公,自己的女兒出生後就成為妓女。
這種沒有任何希望的生活,對於這些賤民們來說可謂是地獄一般,沒有任何盼頭。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莫大王廢除了賤籍,他們的生活又有了盼頭,他們子孫後代可以讀書,可以參加科舉了。
日子一下子有了盼頭,在田間勞作的佃戶們,在妓院裡接客的娼妓們,大戶人家的家奴們....大家在得知這一訊息後,一下子就對莫大王充滿了希望,希望大王早日帶兵北上。
現在莫大王的軍隊終於來了,百姓們哪裡還會顧得上知縣大人守城的話,根本沒人理知縣大人。
連縣衙的捕快衙役們都不鳥知縣大人了。
捕快衙役屬於胥吏,他們的後代三世子孫也是不可能做官的,但現在不一樣了,莫大王要打來了,這大明朝廷誰還給他效忠,大傢伙就等著迎接義軍進城呢。
知縣李長庚在縣衙裡一個衙役都沒看到,過了半天,縣丞孟文震走了進來,他有氣無力的說道:“大人,反賊大軍已經入城了!”
“哦!”李長庚長嘆了一口氣,充滿了無奈。
“是捕頭王二帶人開啟的城門!”
聽到這話,李長庚稍微愣了一下,不過他很快便恢復了神色。
“知道了,孟縣丞,今天是咱們最後一天擔任建昌的父母官了,咱們不能丟了文人士子的臉,走,去會會那反賊!”
李長庚整理了一下官袍,帶著孟文震走出了縣衙,剛出縣衙,便看到門外走來一隊甲冑齊備計程車兵,人數多達幾百人。
在隊伍的前頭有一名黑臉將領騎在馬上,那黑臉將領看著走出縣衙的兩人,不禁問道:“二位是就是這建昌縣的知縣和縣丞吧?”
“正是!我就是知縣李長庚,敢問這位將軍,打算怎麼處置我們啊?”
黑臉將領微微一笑道:“怎麼處置你們不是我說了算,而是建昌的百姓說了算,下午就將舉行公審大會,是死是活,就看百姓怎麼看你這個父母官了!”
說完,二人便被士兵給帶走了。
李長庚還是第一見當官的要被百姓審訊的,他的心中充滿了惶恐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