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老友相見(第1/3頁)
章節報錯
史纘烈和梅之煥一下子搞不懂這位從江西來的反賊的套路,一時之間還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梅之煥人老經驗多,他立刻意識過來這臭小子是想策反他們兩個。
梅之煥馬上義正言辭的說道:“你不必假惺惺的,要殺便殺,何必在這用策反那一套,我等深受皇恩,對大明忠貞不二,豈會為了苟且活命,投降你這反賊,速速準備刀斧,送我二人上路,也好成全我與史大人一番忠義之名!”
莫謙沒想到自己的打算被這梅之煥給輕鬆識破。
不過莫謙也不生氣,他走下身來,親手為梅之煥解開了身上的繩索,一邊解一邊說道:“梅公,晚輩對梅公之名可謂如雷貫耳,去歲在吉安府時,晚輩與李邦華李公對飲,談及梅公之時,李公可是多加讚語之詞,自那以後,晚輩心中便對梅公朝思暮想,日日想著早一日打入黃州府,與梅公座談古今,暢飲三天三夜。”
梅之煥還以為這個江西來的小娃會用什麼史上的案例來說服自己,沒成想他壓根不提投降一事,反而提出了李邦華的名字。
李邦華是誰啊,那可是前兵部尚書。
梅之煥與李邦華,兩人相差不過一歲而已,李邦華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有同科之誼。
而且兩人年歲相近,李邦華生於萬曆二年,梅之煥生於萬曆三年。
兩人又同在天啟二年遭到了閹黨魏忠賢的迫害,被朝廷罷了官職。
崇禎繼位,肅清閹黨後,兩人又一同遭到了朝廷的啟用,再度入朝為官。
崇禎二年,梅之煥上書保錢謙益,溫體仁本來就跟梅之煥有仇,他利用這次機會,向崇禎彈劾梅之煥,梅之煥被彈劾罷官,從此罷官回鄉。
而在同年,李邦華也因為被言官彈劾,被罷官回鄉,兩人罷官的日子不過才相隔幾個月而已。
李邦華回江西的途中,還特意經過了梅之煥的老家麻城,與梅之煥把酒言歡,兩人喝酒一直到了深夜,對大明朝的前途極為堪憂。
這種經歷,讓這兩位同齡人可謂惺惺相惜,梅之煥和李邦華都把對方作為知己來對待。
現在聽到莫謙提到李邦華的名字,梅之煥不禁聞之一愣。
“孟暗兄現今何在?你把他殺了?”梅之煥不禁心中一驚。
莫謙連忙擺手,說:“怎麼會,李公乃國之棟樑,晚輩豈敢殺之,李公現已棄暗投明,加入了我義軍之中,現任長沙知府之職。”
“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孟暗兄一心為國為民,怎麼會投降你這反賊?”
“此事千真萬確,晚輩沒必要騙您!”
聽到這話,梅之煥不禁眼睛都大了,他不敢相信,當初自己引以為傲的知己,眼下卻成了反賊。
不過梅之煥想了想,覺得李邦華投敵的可能性還是不大,他覺得是莫謙這小子在騙他。
“梅公不信,可在此等待三日,現在李大人正在湖廣境內押運糧草,我現在就可傳令命李公命他來黃岡,與梅公一敘。”
“好,那你就把李邦華請來,我倒想看看你這小子是不是真有這本事,能讓孟暗兄俯首稱臣!”
莫謙看梅之煥態度,知道他這會還不死心,當下便手書一封,交給親兵道:“馬上把這封信送到咸寧,接李公來黃州府!”
親兵接過信說道:“剛錢總兵來報,李大人已經率兵攻下大冶和興國兩座城池,目前正在大軍正在大冶休整。”
莫謙一聽,大喜過望。
他拍案說道:“好啊,如此武昌府已經無險可守,已成孤城,命令錢驍,給我把住武昌外圍,千萬別走脫了巡撫唐暉和楚王!”
“是!”
親兵拿著信就飛奔出去,坐上快船直接渡江往南。
大冶縣距離黃岡不過一百里地,坐船直接南下,再從今黃石市碼頭登岸,在岸上換成馬匹,當天便抵達大冶縣城,見到了在大冶休整的李邦華。
李邦華帶著一萬大軍和兩萬民夫,一路上雖然走得慢,但是卻因為沒有阻擋,且無需攻城,一路走的順風順水。
等他抵達通山時,才知道錢大有已經帶兵去武昌府了。
李邦華一聽錢大有如此冒進,頓時心裡有點不安穩,因為在武昌府的背後,還有大冶和興國兩座縣城沒打下來。
李邦華當即兵分兩路,一路去攻大冶,一路去攻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