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南贛形勢(第3/3頁)
章節報錯
商隊是從南昌出發的,雖然莫謙已經佔了江西的四分之三,但是南昌和贛州只見仍然有商業上的往來。
贛州多山,產出的糧食不多,導致當地大米價格遠高於南昌。
南昌的米商向莫謙請求允許從南昌販米運往贛州出售,莫謙考慮一番後,同意了商人們的請求,但是卻嚴格的管控大米數量以及販米的商戶,全南昌也只有三家米行有資格運米南下售賣。
而且莫謙要求每家每個月運出南昌的大米不能高於三千石。
米商們雖然知得到三千石的額度,但是為了賺錢,他們不得不同意。
一石大米從南昌賣到贛州,每石能賺一兩多銀子,三千石一個月便能賺三千兩,雖然不多,但也不少了。
這次運米南下的是南昌熊家的熊開林,熊開林家在南昌算大戶人家,家裡的田被收了,現在賴以生存的就是自家的米行了。
為了能夠賺錢養家餬口,熊開林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總督府搞了一張販米的牌照。
每個月雖然才三千石,但是也足夠一家人的開銷了。
路過泰和縣的熊開林聽說有人想搭他們的船去贛州,當下便同意了,因為求他帶人的是泰和守將蕭兆洪。
熊開林深知民不與官斗的道理,泰和守將蕭兆洪權利巨大,要是把他得罪了,怕是今後貨船都過不了贛江。
這次熊開林帶了一千石大米,分十艘貨船裝運。
貨船在出南昌城時便已經交了一次商稅,商稅不多,才一百兩銀子,比起曾經朝廷派的鈔關太監可少多了。
以前熊開林帶著一千石大米運到贛州,起碼要交三百兩的稅才能走人,一路上還得遇上好幾道的鈔關,每道鈔關起碼一二百兩起步。
等一千石大米運到贛州時,光過路費就交了得快一千兩白銀了。
這導致贛州的米價一直居高不下,米價居高不下,百姓便吃不起米,沒有米吃,贛州的百姓能不造反麼?
所以贛州自打正德朝起,這造反就已經成了一種常態。
正德朝時還有聖人王陽明能夠剿匪,但是隨著王陽明的離世,這贛州的土匪又開始鬧騰起來了。
這一鬧就鬧到現在,從萬曆到現在,南贛一直是匪患的重災區,百姓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王忠毅跟著船隊出了泰和縣,順著贛江往上,船隊來到萬安縣。
萬安知縣還是蔣文運在當著,蔣文運現在已經完全放棄了,他把那些鄉勇全遣散了,至於為啥遣散,兩個字:沒錢。
自打莫謙打下泰和之後,蔣文運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每天做夢都是義軍要打過來了。
這夢一做就做了一年多,莫謙都打下武昌當江南總督了,他蔣文運還在萬安當知縣呢。
那些鄉紳早就已經撤資了,現在大家都躲著他蔣文運,生怕他又找上門來要錢要糧。
而且現在的萬安也不太平,老百姓都知道北邊不遠的泰和縣百姓分到了田地。
萬安縣的百姓現在也不消停,有事沒事就想造反,也想學著莫大王那般給自家分點田分點地。
現在萬安的地主鄉紳們整天都提心吊膽的,生怕哪天自己家被一群農民給一把火燒了。
蔣文運也知道萬安遲早會落入義軍的手裡,索性也懶得守了,每天城門洞開,就等著義軍什麼時候攻過來,他便直接舉手投降。
蔣文運算是看明白了,大明朝怕是要完了,中原有李自成高迎詳,江南又有個莫大王,關外還有個黃臺吉。
這三方勢力哪方出動都得讓大明朝傷筋動骨。
自打莫謙攻下武昌,又被朝廷冊封為江南總督的時候,蔣文運便知道朝廷已經拿這個莫大王沒辦法了,只能先用詔安的方法穩住他。
看到這種局面,蔣文運也乾脆放棄,就等著義軍打過來,他便直接投降,說不定還能混個官繼續噹噹。
貨船進了萬安縣連停都不停,直接繼續向南。
一路上,熊開林不停的催促船伕用力划船,王忠毅坐在船頭,不禁好奇的問他:“熊公子,為何如此焦急?”
“這位先生不知,攸鎮一帶有土匪,咱們必須趕在天黑前進入贛州城,否則在野外的話,是很有可能被土匪打劫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