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耿耿於懷(第2/3頁)
章節報錯
莫謙聽到有百姓告狀,倒也不含糊,他直接就來到總督府的門外,他要親自見他們。
幾百名告狀的百姓看到出現在門口的莫謙,百姓們這才感到害怕,撲通一聲便跪在地上。
“拜見大王!”
莫謙看著總督府外烏泱泱的幾百名百姓,大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可是因為我不許外地的米商收購你們手中的大米,所以覺得我這個總督對你們不公,是不是?”
百姓們低著頭不敢看向莫謙,只有前排的一個漢子膽子大,懦懦的回道:“是!”
莫謙看到大家都站著,便吩咐身邊的親兵隊長袁興第道:“去,搬些椅子來,讓大傢伙坐著說。”
“是!”
很快親兵們便從王府中搬著椅子出來擺在了總督府門外的大街上。
莫謙本人則要了一張小馬紮。
“來,大家都別站著了,坐下,咱們坐下說話!”
大家看著莫謙居然拿著小馬紮坐在他們面前,頓時有些詫異,這總督大人到還真是隨性,居然拿著張小馬紮就在大夥面前坐下了。
“別害怕,我又不是老虎,不會吃了你們的,你們安心坐著便是!”
百姓們看莫謙臉上帶笑,態度又很和藹,頓時心中的恐懼便弱了幾分,眾人紛紛坐下。
坐下之後,莫謙開始給他們科普起來。
“鄉親們,你們可有誰知道,這大明朝的米價,在剛開國的時候是多少一石?”
百姓們聽到這話,頓時不解莫謙的意思。
一名年齡較長的白髮老翁起身說道:“我記得我爺爺曾經講過,在永樂皇帝的時候,豐收的年份,一石大米才賣一錢多銀子,一兩銀子可以買七八石大米呢!”
“嗯,這位大爺記性不錯,永樂朝時,民間的大米石米不過一錢銀子,但是後來,這米價是一直處於緩慢上漲的階段,到萬曆年時,這民間大米的的價格也還算穩定,到天啟朝時,民間大米的價格才開始上漲。
起初一開始的時候,一兩銀子還是能夠買到七八石的大米,但是從天啟朝到現在才多少年?還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這米價便直接漲到了一兩八錢銀子一石,足足漲了十八倍,這位大爺可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大爺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我可以解釋給你們聽,為什麼短短不過二十年的時間,米價卻能上漲如此之多,那是因為北方從天啟朝起便開始連年不斷的出現旱災。
陝西甘肅一帶的百姓因為乾旱,土裡的莊稼根本長不出糧食來,所以朝廷才從江南一帶調撥糧食運到西北。
可是運糧食到西北,大多數都是什麼人在幹呢,是米商。
這些商人從江南以一錢銀子的價格收米,然後運到西北,以一兩銀子的價格賣出去,這一來一回,便是十倍的利潤。
那時候江南的百姓因為上漲的米價,紛紛把米賣給這些商人,導致自己手中的存糧不多。
前年,這些米商又在江南一帶大肆收米,浙江的很多米都被他們給收絕了。
去年浙江大旱,稻田裡的水稻都乾死了,結果百姓因為沒有存米,只能出錢向米商購買。
但是這些商人呢,他們卻大肆的漲價,把本來一兩銀子一石的大米直接賣到了五兩銀子。
五兩銀子啊,這有多少家庭能出得起這麼高的價格買米吃?
許多百姓為了活命,只能把自家僅有的田賣給地主,然後換錢去買米活命。
有些家裡沒田的,或是田少的,就會因為買不起米,而被迫成了地主的佃農,或是賣身給了大戶人家。
鄉親們,不是我想阻止鄉親們把米賣給他們,但是咱們不是光過今年不過明年了,萬一明年這武昌也一年到頭不下雨,旱上幾個月的話,那田裡就沒莊稼給咱們出糧食了。
明年萬一要是個災年,鄉親們卻沒了米吃,到時候必然要去買米,可是你賣出去的米是便宜的,但是買回來卻是貴的,鄉親們,你們會去買這種米嗎?”
“這是趁火打劫,我們為什麼要買他們的米!”一名壯漢舉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