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兵進高安(第2/3頁)
章節報錯
口號也非常簡單,就是人人有田種,人人有飯吃!
莫謙沒有搞什麼亂七八糟的宣傳大綱,直接簡單直接,他的均田策就是要讓全天下的百姓都有田可種,讓百姓有飯吃,有衣穿!
這是莫謙制定的終極目標。
兄弟二人聽了七天課,腦子被講師們洗了個七七八八,對莫謙那一套現在可以說是極為推崇。
兄弟倆跟著大軍抵達高安後,兩人被分配到了蒙山和陳村兩個村裡任村長。
兩人各自帶了十名義軍士兵出發,路上,哥哥袁澤雙對弟弟袁澤釗說:“澤釗,為兄觀察數日,我觀日後能取天下之人,必然為大帥!”
袁澤釗點頭同意道:“弟弟也有此感,去年大帥佔據袁州時,我便覺得此人能成事,可惜父親冥頑不靈,非要跟官府勾結在一塊。
這次父親聽信潘家的蠱惑,寫信去往南昌,這才遭有此難,希望父親這次能夠看清形勢,不要再做那白日之夢了!”
袁澤雙嘆氣道:“是啊,希望父親他老人家能夠醒悟過來,不過你我兄弟二人還需努力才是,為大帥治理好一方,明年期滿,若能考核合格,父親他們便能從石場回來了!”
“嗯,兄長,我們一起努力!”
兄弟二人迎著朝陽在官道的岔路口上分道而行,走向了他們人生的新起點。
莫謙佔領上高安,僅用三天時間便將上高的政務給安排完了,他任命王國楨為上高臨時知縣,另外又派了兩個秀才給他當助手,協助他處理上高公務。
如果王國楨在知縣上高的這段日子中兢兢業業,能夠為他治理好這一方地方,那他這小命就還能留。
如果他敢貪贓枉法亂來的話,他身邊的兩個助手將會第一時間把事情告訴莫謙,莫謙自然會毫不客氣的取他人頭。
之所以讓他先暫任上高知縣,其實還是義軍中能夠獨當一面的文官太少,很多村長鎮長的歷練經驗還不夠,還需要時間的沉澱,莫謙才放心把縣城這麼大的地方交給他們管理。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那幫秀才公們在基層的工作經驗足了,等到他打下整個江西的時候,到時候就有他們用武之地了。
三天之後,莫謙再度率領大軍繼續東進,沿著棉水一路向東,直奔府城高安。
七千大軍留了五百在上高,剩餘六千五百人有乘船的,有步行的,在第二天下午,陸陸續續抵達府城高安城外。
此時高安知府陶履中早已嚇得站在城頭不知所措。
三天前上高知縣陳儀連也出逃高安時,陶履中就已經得知了上高被攻陷的訊息。
他這三天可以說寢食難安,三天前他就派人快船送信去往南昌,把求救信親手送到了五省總理兼江西巡撫盧象升的手中。
剛剛在南昌湊足了軍餉軍糧的盧象升正準備招兵買馬練兵呢,一接到陶履中求援信,盧象升大為震驚。
他在巡撫衙門氣的大拍桌子罵道:“好個莫賊,還真會挑時候出兵,這廝分明欺我盧象升無兵可用啊!”
手下副將看盧象升如此氣憤,不禁上前問道:“大帥,要不要末將騎快馬前往鄖陽,把咱們那三萬弟兄調來江西,有咱們天雄軍在,區區一個莫賊滅他易如反掌,咱們哪還用在這發愁。”
其他幾名軍官一聽也是紛紛附和道:“是啊大帥,咱們練兵肯定來不及了,還不如趕緊調天雄軍南下,這樣才有勝算啊!”
盧象升聽到這建議不禁沉思了一會,隨後他搖了搖頭道:“不可,陝西河南兩省的流寇極難剿滅,當初我答應了洪承疇,把那三萬天雄軍留給他剿滅流寇用,現今才過不去不到一月,咱們便把三萬兵馬帶走,如此一來豈不是坑了洪承疇?
再且,陛下在聖旨雖然沒有明說要我留下天雄軍,但是傳旨的公公也有暗示於我,希望我能輕裝赴任。
這裡面的意思很明顯了,北方的流寇比江西的匪患可要嚴重多了,天雄軍三萬兵馬近半都是騎兵,只有在中原才能發揮最大戰力。
現在咱們就是把他們調來江西,也發揮不出這三萬兵馬的戰力,莫不如留在鄖陽,讓洪承疇放心使用,如此一來也免得人說我盧象升小氣。”
副將譚遊說道:“可是大帥,咱們眼下就四千新軍,他們都還未曾有過軍事訓練,拿這種新兵,咱們如何去敵那莫賊?”
譚遊的話把盧象升給問住了,他知道譚遊說的是對的,以他現在手上的兵力去跟莫賊正面交鋒,他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勝算,一旦出兵,非但不能取勝,反而還會遭到大敗。
連花馬劉都幾乎被莫賊給打了個全軍覆沒,花馬劉是什麼人,是朝廷封的安慶總兵,他手下雖然烏合之眾多,但是起碼三四千正兵是有的。
這些人的戰力可不低,就這樣的軍隊,都被一群農民軍給大了個大敗,可想而知這袁州的反賊們到底有多少厲害了。
如果給他盧象升一年的時間練兵,他盧象升有九成把握掃清江西境內的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