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小打小鬧比起遠在陝西甘肅的場面來說可以說是小之又小的場面。

崇禎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內閣大學士吳仁達致仕,五省剿賊總督洪承疇率領官兵一路追擊農民軍至甘肅扶風縣,李自成等農民軍與官兵交戰數次,互有勝負。

崇禎八年五月底,遠在北京的崇禎終於接到了江西傳來的塘報,安慶總兵兵敗臨江府,兩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

而隨後他又接到了江西巡撫劉宗祥因病去世和上饒王朱載塙全家慘死的訊息後,崇禎大為惱怒,當即免了廣信知府張應誥的官位,下令抄家。並且下令浙江巡撫,嚴厲追查浙兵在江西境內的惡性,對於領兵的主將,殺無赦。

崇禎本以為讓劉良佐這個干將去掃滅江西的匪患,卻沒想到匪患沒解決,造反的匪徒倒是越來越多了。

莫賊地盤越打越大,廣信又出了妖道蠱惑人心傳教,南贛地區就更別說了,粵匪,贛匪是層出不窮,南贛巡撫潘曾竑剿匪剿了幾個月,地方是越剿越亂,官府的政令有時候連縣城都出不去。

這讓崇禎大為惱火,他決定徹底換掉江南地區的官員,另外委派一位得力的牛人前去剿匪。

崇禎思來想去,想到一個絕佳的人選,他就是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官員的鄖陽撫治盧象升。

崇禎七年,賊兵入湖北,盧象升接替了蔣允儀的鄖陽撫志一職,盧象升上任後,馬上和時任五省總督的陳奇瑜制定了分路夾擊的作戰計劃,在烏林關、乜家溝、石泉壩、康寧坪、獅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連戰連勝,斬敵五千六百多人,一舉蕩平了漢南的賊寇。

江西局勢糜爛,崇禎在深感無力之後,忽然想起朝廷裡還有這麼一位文官出身的猛將。

他立刻想起盧象升,召令內閣成員下旨,升盧象升為右副都御史,接替劉宗祥任江西巡撫,並且讓他總理湖廣,江西,南直隸,浙江,廣東五省軍務。

至此,大明朝的戰區一分為二,北方的流寇由五省總督洪承疇負責全力清剿,南方的匪患責由盧象升負責討伐。

崇禎八年六月底,盧象升在接到朝廷的旨意後,立刻就收拾了東西馬上南下前往南昌,他南下赴任,身邊沒帶兵馬,沒帶家眷,僅僅只帶了二十名親兵和幾名書吏。

盧象升從鄖陽出發,一路快馬往東南方走,只見沿途饑民遍地,流民們有氣無力的走在官道上,走著走著便有人倒下。

盧象升看著頭頂火辣辣的太陽,不禁長嘆道:“這天氣一日比一日熱,這有多久沒下雨了?”

一名副將上前答道:“怕是有三個月沒下雨了,咱們這還算好的,起碼有口水可以喝,河也沒幹透,卑職聽說河南已經連續旱了快一年了,幾乎沒下過雨,那的情形比這可惡劣不止百倍!”

盧象升聽後仰天長嘆,說:“老天爺不佑我大明江山啊,如此下去,百姓豈有活路,不下雨,田都幹了,哪裡能種出糧食來,沒糧食,這陝北河南的流寇怕是越剿越多。”

眾人皆沉默不言。

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天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自前幾年起,這天氣便漸漸的開始不對勁了。

以往該下雨的時候現在是一滴雨都見不著,土都乾透了,一年下雨的時間比一年少。

今年要是再不下雨,恐怕很多地方都得絕收。

他們跟著盧象升也剿匪剿了許多年,哪裡能不知道這裡面的事情,可是流寇如果不剿的話,那他們將會荼毒更大更廣的區域,那將會給其他地方帶來更加深重的災難。

現在朝廷一邊要剿寇,一邊又要防範關外的韃子。

兩頭用兵,大明朝就是再大的家底也經不住這樣的消耗,更何況現在大明朝壓根沒有多少家底了。

一行人向東南繼續前進,行至武昌,湖廣巡撫唐暉聽聞五省總理來了,當即帶領武昌的文武官員出城迎接。

在等待盧象升到來的時候,唐暉的內心其實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他這個湖廣巡撫的帽子現在還沒摘掉,憂的是自己頭上這頂帽子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陛下給摘了去。

早在天啟五年的時,唐暉便被四川道御史王時英給上了奏摺彈劾,內容是他貪婪不簡,依仗門戶。

當時唐暉就被朝廷削職為民。

後來崇禎上臺,唐暉被人舉薦,再次得以出仕,於崇禎五年接了前任湖廣巡撫魏光緒的椅子,坐上了湖廣巡撫這把凳子。

時至今日,唐暉已經在這張椅子上坐了三年了,這三年裡他並沒有接受天啟年的教訓,反而舊病復發,自到任後大貪特貪,搞得湖廣境內吏治極度腐敗。